「大溪創生館」: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之旅(上)

撰稿者:李佳澤
審稿者:林志泉

在大溪,一個稀鬆平常的平日上午,不會塞車、不用人擠人,盡情地在老街區漫無目的四處遊走。靜靜欣賞華麗的牌樓歷史建築,慢慢在木藝博物館參觀過去精湛的木工藝展覽,或像路邊的野貓一樣悠閒地漫步在陀螺公園。空氣中充滿了往日時光的味道,好像時間的流動也因此緩慢了下來。在這樣充滿歷史感的街道上,走到中山路與登龍路口,突然映入眼簾的是整片玻璃帷幕的清水模現代化建築,走近查看才知道是全新開幕,展示著大溪文化保存、演變和創新的「大溪創生館」。

圖一:大溪創生館外觀

「大溪創生館」於今年(2024)九月開幕,展示了街角館地方行動者的努力。包含文史資料、地貌變化、人文特色等不同面向的行動,帶領觀者以不同角度認識大溪的過去。常設展以「大溪知己」為名,「知己」一詞可以是指瞭解自己的朋友,也可以是認識自己。展覽透過在地的街角館夥伴在大溪探索的點點滴滴,用四層的展示空間,帶領我們認識大溪的過去與現在。

圖二:各樓層展覽主題。

1F的主題是「知己好友」,運用影片、生活物件的展示,講述這些大溪文化行動者們的故事,他們是木藝生態博物館的共學夥伴,他們熱愛大溪,也熱愛分享與呈現這裡的生活文化;以在地人的觀點,呈現出各種充滿大溪特色魅力的生活片段。

圖三:大溪文化行動者介紹。

1.5F展示的是「知己履歷」,介紹了是什麼讓大溪變成大溪。大溪因大漢溪流經此區而得此名。詳細說明了開墾、建設、信仰中心、產業發展的時間脈絡,大溪區的木工藝發展便是與大漢溪上游盛產優良木材息息相關。在這裡也可以透過互動式的觸控螢幕來看看大溪地景的今昔對比。

圖四:大溪地景的今昔對比。

2F「成為知己」,聚焦在如何認識大溪的過程,包含紀錄、連結、創造。每一個人對同一事件的紀錄,也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觸發不同的結果;又,每一個大溪的大小事件,都形成的現在的大溪,因此所有時刻都是值得被記錄的;而此刻紀錄的一點一滴,也正在為這個環境創造與改變著;並規劃有AI繪圖裝置讓參觀者可創作出自己想像的大溪樣貌。也讓非本地人透過這樣的方法學,可以更認識自己的家鄉。

圖五:透過紀錄、連結與創造來成為大溪知己。

2.5F則展示了「知己Plus」,透過展示街角館與木博館共學夥伴的行動,讓觀者確實地感受到大溪正在改變與前進。成為大溪知己後,現在的大溪,創造依然是現在進行式,且將生生不息的在這個地方持續下去。

圖六:知己Plus,大溪的創造依然是現在進行式。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