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溪—歷史、文化與青創基地的實地體驗【場域側記】

撰稿人:張惠甯
審稿人:林志泉

本學期「創新社區設計」課程繼續與熟悉的場域—大溪酷學堂(或稱酷學堂)合作,大溪在地夥伴們運用各自的領域及專長,帶領初來乍到的台大同學們認識及探索大溪這塊歷史氣息濃厚的寶地,並實際體驗進行6小時的時間銀行交換。

桃園大溪:值得細品及探索的場域
由於大家是從不同地點來到酷學堂,張聖琳老師在活動開始前,微笑地詢問同學來到大溪所花費的車程時間。其中,有同學花了將近要3個小時的時間才能抵達,聖琳老師請其他同學們為他鼓掌,並說到當地大溪至善高中的6位學生,若要追求更多的連結和知識、結交其他領域和專長的朋友,都需要花費比我們更多的時間成本和力氣,獲取資源沒有想像中的容易,這也是大溪夥伴致力於在地方進行教育創新的緣由,期望透過不同專長的結合,為大溪這塊土地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大河時代:知識遊戲化的在地實踐
當天天氣陰沉,聖琳老師簡潔有力地介紹完大溪場域後,緊接著讓地方夥伴廖經舫老師介紹「大河時代」這款實境解謎遊戲。「大河時代」是經舫老師為大溪親自策劃和設計的遊戲,這個遊戲已有1000餘人參與體驗,主要是希望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參與者了解大溪地區的豐富歷史與文化脈絡。經舫老師也說到,「將知識遊戲化,學習不僅變得有趣且更能激發探索慾望,也可以讓大溪的文化與歷史更深刻地傳達給來到社區中的每一個玩家。」

遊戲總共安排8個關卡,學生們以3~4人為一組,遊戲期間除了走訪大家熟知的老街外,也透過定點闖關的方式,走進當地香火鼎盛的普濟堂、遠眺大漢溪風景的帆船廣場等老城區周邊景點,帶領同學們認識老城區的文化街景,即使在活動期間下起滂沱大雨,也不減同學們拜走訪當地、探索歷史文化的熱情。

圖:張聖琳老師介紹大溪場域
圖:台大同學們進行至普濟堂實際解謎遊戲

圖:廖經舫老師解說「大河時代」遊戲進行的方式
圖:台大同學們開始進行「大河時代」實際解謎活動

大溪酷學堂:青創基地的前世今生
闖關進入尾聲,大家紛紛回到集合地點,也就是大溪場域夥伴所營運的青創基地—大溪酷學堂,由大溪夥伴介紹基地的歷史,並依各自的領域及專長向同學說明現況及需求。首先,由在地青年山貓同學(為李宗俊老師的學生)為大家介紹目前所處的環境,山貓說到,「現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和宗俊老師一起創建的。」,講述當時創建基地的艱辛,並分享自己接觸青創團隊後的轉變;接著由健行科技大學黃慧勤老師分享自身投入教育創新的起源,以及從14年前開始在大溪社區深耕所做的「大溪挖挖哇」暑期營隊,到現在推行的「大溪武林大會」,期望能將這些活動建立品牌,讓大溪被更多人看見的機會。

至善高中廖經舫老師分享如何透過遊戲化學習,讓學生從不搭理轉變為積極參與。他利用實境解謎、桌遊與密室逃脫等沉浸式體驗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現在經舫老師的志向更傾向於教導其他人如何設計有趣的遊戲;李宗俊老師透過事前錄影的方式,簡述自身的戶外體驗、自媒體經驗以及視覺設計等專長,鼓勵同學與他進行交換;最後,琬蓁講述創造森永學堂的初衷,並以「森林永續」為主軸,期望透過課程設計,邀請教師與孩子到大溪森林進行森林永續教育的課程,讓教學成為深刻的體驗而不僅僅是知識傳遞。

大溪咖啡館:專長與需求的時間交換
聽完大溪夥伴各自的介紹後,便開始進行大溪咖啡館的活動,以世界咖啡館(The World Café)的活動形式,讓大溪夥伴與同學們先了解彼此的專長與需求,再運用時間銀行的概念進行「交換」,讓自身專長得以使用,各自需求能被滿足。

圖:青創基地樓上的地方酒吧
圖:慧勤老師引導同學分享自身的專長或學習的領域
圖:山貓同學介紹我們所在的地點—大溪酷學堂
圖:琬蓁助教與同學討論森永學堂的發展導向

經過一天的活動,同學們對於大溪場域和夥伴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接下來換同學們能發揮各自的影響力,實際進行時間的互換與支持,繼續推動社區的成長與地方教育創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