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umaw食之圓滿」短講分享-文案培力工作坊【場域側記】

圖:司馬
文:司馬
審稿者:李佳澤、沈怡安

  大學PLUS計畫在南澳場域,除了建立共識之外,也盤點了凱恩眼中的地方挑戰。由於部落青年人數少,自產自銷的模式需要每個人都具備多工的技能。因此學會如何說自己的品牌故事,讓消費者能更深理解在地品牌,這樣的能力,就是部落接觸都會市場時,所需的必要練習。

       本次文案工作坊,透過臺大原民組織「Ptumaw食之圓滿」的介紹,邀請曾是創新設計學院領導學程的學生洪偉禧(族名Kulang)作為講座講師。在工作坊的一開始,Kulang 先以Ptumaw食之圓滿的創立故事開場。Kulang 藉著創立故事,讓大家理解撰寫文案的目標其實也是類似的概念,需要找到一個大眾容易接受或相關的媒介,同時也跟議題相關,搭起一個溝通的橋樑。

       「Ptumaw 食之圓滿」是以民族植物為介,促進多元族群融合的學生組織。當時的 Kulang 還是台大學生,在校內求學的過程,看到校園內的原民歧視問題依然存在,想透過自身的行動,增加族群之間彼此理解的可能性。因此以泰雅語象徵使之圓滿的「Ptumaw」為名,在台大領導學程中,組織團隊,發起專案,創立組織。在創立前的內部討論中,團隊想以更低門檻的方式進行溝通,因此找到與日常生活中息息相關的食物和植物作為主題,以原民食用植物作為媒介,來讓大眾進入原民議題。故事結束的中場互動,Kulang 也詢問了參與者目前經營粉專上遇到的問題或現況。

:「我們通常都分享我們的養雞日常」
:「我們其實還不太會用,其實是來學習的」
:「貼文的回覆率很低,但不知道怎麼辦」

       Kulang 簡單回饋大家的想法之後,接著就進入到如何撰寫文案的技巧分享。第一步,先從開始撰寫與發想之前的前置作業開始,需要先釐清

1.自身品牌或粉專的理念
2.這篇貼文的目的
3.想要對話的對象
4.目前的粉絲群體


將這些基本的資訊確定之後,就會比較有撰寫的方向,也會相對精準。

       第二步就是撰寫,相關的技巧除了盡量避免大段的文字,要適當換行之外,也可以善用hashtag ,作為標題或分段的方式。再來就是內文增加使用emoji 可以增加互動感或親和力,會讓消費者比較願意看下去。另外在內容的規劃上,最好是以節日,活動宣傳日之前有預先安排,或跟當下的時事,臨時性的增加貼文,剩下就是日常分享。形式上可以穿插著不同類型,不能每次都是推銷產品或活動,偶爾商品,偶爾活動,或族群故事,部落的相關知識,或日常,也會讓內容看起來比較豐富。

       最後一步是貼文分析,Kulang 建議可以進行簡單的男女生比例,年齡的資料分析,或比較愛看的內容類型去做分析。再根據過去成效比較好的貼文進行下一次的參考,也比較會知道寫哪一種類型的會比較適合目前的粉專。接著 Kulang 提供很多自己在經營「Ptumaw 食之圓滿」,或在 「高山森林基地」當社群行銷的貼文案例進行分析以及分享,讓大家比較有概念,具體執行起來的樣子,可以進行參考。

短暫下課過後,Kulang 以端午節為主題,透過 Jamboard 讓大家現場進行貼文撰寫的小練習,觀摩其他夥伴的作品,並且給予調整回饋。結束過散場的閒聊,大家都回饋給Kulang 說這堂課對他們來說滿有收穫的,只是還需要再多練習。

       其實原本大家陸陸續續進入教室的時候,還有點擔心課程內容會不會對他們來說不適合。雖然大家上課前還在開玩笑,日常鬥嘴,但實際上課過程都是認真聽課,哪怕人數少也沒有睡覺或分心,小練習也都認真寫了作品,進行分享。慶幸這場課程真的有帶來一點幫助,也期待同學們之後的經營能更順利。

       對大學PLUS計畫來說,此次不僅串連大南澳的地方關係人,也是將創新設計學院的學生帶入地方,讓學生團隊了解到更深的社會責任。期待此培力工作坊的模式,可以帶動大南澳區域間的深度交流,並且從對話中長出當地的團體協作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