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者:李佳澤
審稿者:林志泉
大學PLUS第三期計畫,為回應大溪夥伴宗俊、慧勤、經舫的需求,在大溪場域每月都會進行三位夥伴的創業輔導,至今年五月正好持續不間斷地走過了半年的陪伴。接續上次見面聊到的各自目標,本次的輔導,我們一邊用餐一邊進行,在輕鬆的氛圍下,回頭看看三位夥伴在半年來的轉變,並討論商業模式九宮格,一起想想接下來的半年,可以往哪個方向前進。
關於宗俊正在建立的品牌「遊田野」,核心理念是希望用戶外教育的方法,帶18歲以下的親子、兒童,跟教育團體,探索自然跟土地。現有的產品包含攀樹、溯溪,冒險式的課程,還有一些比如大溪實境解謎的在地人文課程,也正在努力為知識性課程做準備。
然而現階段的困難,因為所有的戶外教育都一定要有戶外場地,但是如果完全都靠大自然做場地,風險比較高,所以現在還在尋找可以固定接團的場地。且目前的關鍵資源,技術跟課程開發的能力都有,但現在缺的就是通路、行銷這一類的推廣資源。目前官方網站已經架好了,下一步希望有一些自媒體的產出,希望有一些教育性的內容去跟客戶接觸,保持跟客戶在線上的互動。而除了線上的推廣線下也要同時進行,因為戶外型的產品蠻需要直接去觸及客戶,而不只靠網路行銷。
這半年來的轉變是,關於合作夥伴的想法,可以是一個社群關係,像Social AED一樣,不一定要走向一個公司或組織。另外現在不會完全走戶外的產品,會走向更多知識性的結合。因為冒險課程風險成本太高,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人力太難培養,單價又高,一般的家庭其實沒辦法消費得起這樣的活動,加上學校想要的活動也不會推到很高的強度,所以慢慢去思考怎麼把這種冒險教育、戶外教育,這些高單價高風險的形式,慢慢轉變成一個比較親民的方式,希望讓戶外教育可以真的是被更多人去體驗到,產品的收益結構轉向了另外一個沒那麼高風險,但能創造穩定收益的方向。因此就在思考需要做一些知識性累積的內容,讓孩子可以持續上課,變成長期穩定的顧客,而不只是單次的戶外體驗就結束關係了。
關於經舫,現在核心想發展的方向是「教人怎麼設計遊戲」的遊戲設計師個人品牌,希望讓任何人都可以設計遊戲。因此紹偉建議可以從練習自我介紹開始發展個人品牌。經舫的自我介紹中提到,他曾陪伴過的對象,從青少年一直到社大成年人、長輩等等的,發現其實大家都可以是設計遊戲的人。比起玩遊戲,自己更喜歡設計遊戲。
目前的目標對象,除了會去「國高中」的教師研習分享怎麼設計遊戲外,還有在「社區大學」教授遊戲化課程。因為社大同學在文史調查或地方創生上,想要有一些遊戲化的轉化。另外因為自己目前在至善高中有正職,會跟很多國中有連結,可以推薦他們來玩大河時代。
經過半年輔導的轉變,最一開始的想法有兩種路線,第一個是想做遊戲產品的設計,第二個是想做設計遊戲的課程。現在經過這半年的時間,現在覺得核心想發展「教人家怎麼設計遊戲」,希望讓任何人都可以設計遊戲。
紹偉回饋到,經過半年的驗證,可以確定經舫的個人行動可以創造影響力與價值,而廣告行銷雖然很花時間心力,但卻是做個人品牌不可避免的。接下來半年的問題是,確認自己的目標客群及通路,想想除了社大以外還可以在哪裡開課作為商品通路。
關於慧勤,核心目標是希望透過我們的教育專長,去協助地方弱勢的小朋友,想藉由我們做的活動,讓他們有一些人際資源,或者是從地方而起的知識,讓孩子可以跳脫出學校學習的遊戲規則,讓孩子找到信心。現在走過十年,下一個十年是否有機會成為商業模式,或類似Social AED一樣的非營利社群,希望可以讓這件事情永續運轉下去。
目前的關鍵夥伴,第一是大溪的人文、知識個人工作者或教育團體,第二是希望跟年輕人合作,帶出年輕人的感受。因為文化的感受在不同世代間會很不一樣,所以希望可以串聯起大溪各種不同的可能。第三是木博館的教育社群,希望在社區裡擴展合作機會。
經過半年輔導的轉變,原先很想要很任性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好,不想要做計畫;但現在會覺得,有一些目標任務,其實能陪伴我們一起前進。現在會提醒自己,要把做計劃的精神放在心上,就算沒接計畫,也要保持向前的動力。
紹偉則提醒,若是以社群的方式經營,大家無償的投入時間心力,需要找到方式讓人能聚集,並形成支持系統,滾動起永續經營的力量。
經過半年的創業輔導,看見三位夥伴各自有不同的嘗試與前進,可以想見接下來的半年,一定也會有更多的發展與茁壯,期待能看見在下半年的陪伴與行動中,三位夥伴能完善各自的商業模式,找到能夠永續維運的滾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