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部電影開啟月經論壇,多元領域專家們怎麼說?!

撰稿人:李芃蓁
審稿人:郭泓毅

月經可不可以是電影的故事主題呢?印度在2018年時上映了一部改編自傳奇社會企業家阿魯納恰拉姆·穆魯根南特姆真人經歷的電影:《護墊俠》,其電影的主軸是以拉希米(男主角)看到歌雅特瑞(男主角老婆)經期時使用骯髒的布條止血而感到難過與憂慮,但歌雅特瑞也不願使用市售的高價衛生棉,因此拉希米決定自己從頭製作便宜又乾淨的衛生棉。然而,其舉動在印度傳統社會中被視為「羞恥」,拉希米不僅受到了村民的輕視,甚至連自己的老婆也無法容忍,不過這股「拯救印度女性」的使命感,促使他仍然繼續堅持發明,而展開了一連串革命性的故事。

本次的〈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課程中,以醫學系黃韻如老師作為授課老師,同時邀請城鄉所張聖琳老師、戲劇系謝筱玫老師、機械系詹魁元老師和來自小紅帽創辦人林薇、悄悄話創辦人宋建學,和同學們一起討論他們看完《護墊俠》這部與月經議題相關的印度電影心得。並且,從不同專業領域的觀點,延伸討論電影中聚焦的幾個議題:月經的文化、歧視與性別議題。

電影中 VS 現實中的印度:從文化的視角看待電影中的人物關係

從電影的故事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月經貧窮、月經羞恥等相關議題。當男主角積極想要製造便宜又衛生的衛生棉時,最大的阻撓卻是來自於自己的老婆和村落的村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阻撓,是因印度神話對於月經的觀感是「不乾淨」、「恥辱」和「罪惡」的,進而導致女性在月事來臨時無法進出寺廟或是廚房等等。近年更因為新冠肺炎的疫情在印度疫情肆虐,導致政府不得不封城,這使得鄉村頓時沒有可依賴的經濟來源,所以鄉村的婦女也無法購買乾淨的女性經期相關用品。我們可以看到近年許多印度的知名人士,接受#PadManChallenge,以手持衛生棉來去除月經污名化的問題,但是月經的污名、貧窮和羞辱感仍存於印度社會主流的價值觀中。因此黃韻如老師提醒,當我們在討論《護墊俠》的時候,可以從自身經驗出發,但探討文化層面時,需要將故事框架放回到印度中。

現實中印度的社會結構非常複雜,目前雖然在法律上已廢除種姓制度,憲法明文規定不得階級歧視,然而世代延續下的習俗與思想仍根深蒂固,依舊可看見人們的行為受種姓制度的中心思想影響,特別是在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農村中更為明顯。林薇老師提到過去在其他國家就學時的經驗:「只要印度人講一句話,另外一個印度人就會知道你是哪裡來,哪個種姓。」這說明了,即使法律已明文規定不能以種姓視人,印度民族仍存在以階級地位區分的文化脈絡。有趣的是觀眾並未從《護墊俠》中看到如此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老師們從「商業獲利模式」的角度解析,是因為若將忠於現實的印度文化呈現在外國觀眾眼前,那可能會與他們對於印度的「既定印象」有極大的落差,當觀眾無法理解印度複雜的文化脈絡時,將難以產生帶入感,進而《護墊俠》可能就無法成為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

即使電影已相當程度簡化印度複雜的社會結構,在「性別議題」,這部電影是非常貼近地呈現印度的主流文化,也就是以男性視角出發,並且以男性主導話語權的方式來設計電影的對白。張聖琳老師故而提到,女性角色在故事中的張力是非常碎片化的,如果我們把視角聚焦在到女性角色上,會發現女性角色之間的互動關係並不明顯,整部電影的基調仍可看出是以男性角色為底的「英雄主義」。

我們可將電影角色——帕里作為舉例,她看中男主角做衛生棉的潛力因此鼓勵他去參加比賽,而在他們共事的過程中,她愛上了男主角。然而現實世界中並沒有帕里這個角色,因此同學們對於一個基於現實故事所改編的故事,為何要添加一個「虛構的角色」而感到困惑。謝筱玫老師認為,如果要使一部戲劇更加好看且有張力,「我們需要將non-fiction(非虛構)和fiction(虛構)融合在一起,就像是塑造英雄的時候,需要美女的陪襯」。因此帕里可能是為了迎合電影或是市場需求而被塑造出來的角色。

圖/不同領域老師們針對同學問題進行專業的答辯。

不只是性別議題,從其他觀點「打開」月經討論

電影中的男主角積極致力於破除月經污名化的相關問題,而同樣在進行月經倡議的小紅帽創辦人林薇提到,人們時常認爲月經是單純的「性別議題」。但她認為月經議題只是性別議題的一環,月經可以是身體教育甚至是情感教育。月經之所以可以是一種情感教育,是因為我們過去在月經的教育之中,甚少教導我們的孩子如何去接住女性面臨月事來時的疼痛,該如何去處理經期中的負面情緒、討論議題的尷尬感受,以及主動解決月經問題的正向情感支持,都可以透過教育來落實。

另外,我們可也從「愛」的角度來看待這部電影,黃韻如老師問大家「什麼是愛?男主角對老婆的方式可以是一種愛嗎?」有的同學認為男主角的行為是一種英雄式的保護主義,而不是基於愛;小紅帽創辦人林薇則認為男主角的行為比較像是「及所欲,施於人」,但也是一種名為愛的強迫。她認為,也許男主角可以採用另一種方式去說服村民和老婆,而不是採用會產生非常多衝突的方法進行。

月經也可以從經濟議題的角度探討,黃韻如老師提到,《護墊俠》中男主角最終的產品不是衛生棉,而是以成本更低的方式產出衛生棉的新製程(Process)。電影中男主角放棄製成的專利,現實中實際上是有用專利來營利的。悄悄話創辦人宋建學和詹魁元老師都認為在生理用品的產業中,這是一種較突破的商業模式,用較低廉的成本做出功能相同的產品,類比於工業革命;更進一步說,若以衛生棉作為最終產品,貧窮的婦女終究負擔不起。因此,電影中以授權機器與操作的方式給予偏遠地區婦女,使得當地女性可以自行生產衛生棉,不僅是提供女性就業機會,同樣也提升女性在家庭或是社會中的話語權,是從根本的解決月經貧窮問題的例子。

打破意識形態,探論月經並沒有那麼困難!

同學對於電影提問到,若以男性作為推動衛生棉革命主力,是否會增加男女性別不平等,進而加深女性依賴男性的可能?他認為在父權架構之下,當女性的力量無法推動特定議題時,若以男性的力量去推動,是否代表平權又會到原點?張聖琳老師回答同學,當事情進入意識形態的爭論時,那麽議題無法跳脫特定意識的架構。她以月經課作為舉例,當月經課從醫學院開課的時候,她認為這是月經議題打破以往受到性別討論框架的起點,因為我們可以從純粹的身體構造來了解「月經作為一種生理現象」。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月經,月經只是子宮內膜剝落的細胞,並且也是女性身體健康的指標之一。因此從醫學的討論架構相較於從女性主義的觀點來討論「月經」,對於一般來說民眾來說也許是比較好被接受的,因為生理構造相較於女性主義的觀點更為具體。

悄悄話創辦人宋建學也提到,即使是身為生理男性,如果我們能站在「同理」他人的角度去傾聽和了解女性的生理現象,我們就能建立有效且良好的溝通橋樑,同時「月經」的討論焦點將不會只困在父權的框架之下。

仍要加油!月經議題在臺灣持續滾動

從印度回到臺灣的角度來看待月經的議題,在早期的漢人社會中,女性若是生理期來臨,同樣無法進入廟宇或是祭祀活動。即使時至今日性別意識抬頭,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甚少聊月經。詹魁元老師提到,「雖然我看到馬桶有那個血,但誰會沒事跑去跟姊姊講說,誒你月經來喔?」這也顯示我們的日常談話之中,「月事」顯然不是男女之間共同的「話題」。

另外,根據小紅帽的統計,臺灣女性一年大約花費9萬元在此之上。這對於經濟弱勢者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因此不僅是印度的鄉村婦女有月經貧窮的問題,臺灣女性同樣面臨月經貧窮的問題。

本次的小型論壇中我們可以發現月經不僅是性別議題,更可以從女性勞動和經濟議題等等的多元面向進行議題討論。這呼應到本學期月經課的核心價值,即透過不同專業的教授們與品牌創辦者、議題推動者等等,帶出不同的視角與觀點,希望能帶給同學們對於「月經」議題有更開闊的視野、包容接受,以及挺身而出。

圖/課程期望學生們將延續課程討論的熱度,發揮影響力,讓更多人重視月經議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