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林凱恩(課程助教)
臺大食農社課程於今年3/29、30兩日到宜蘭縣南澳鄉碧候、金岳部落田野參訪行程,本課程結合NTU PLUS、D-School(臺大創新設計學院),以及國立科學教育館108年度教育數位人文計畫「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多樣性:發酵、科學、微生物」等資源,引導學生進入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族部落作為民族誌調查的應用演練之場域。與會者除了由洪伯邑老師、簡妤儒老師共22位師生,還有科教館館員10位一同參與在這兩天的行程當中。
在課程設計上,除了在課程教學與論壇形式的議題討論,更透過田野參訪行程,反思在地部落與課堂核心議題之間的連結,後續也會分組討論、共同構思側重主題並走訪地方做田野。透過地方相關人士的講習,後續分組(團體、個人)會針對本課程設定方向,擬出各自想發展的主題,並進行為期兩天一夜的田野實察。藉由這些訓練、發想與實作,讓學生得以重整思路,也更了解議題脈絡,並學習如何適切的提出問題與可能方案。
本課程旨在於讓學生透過貼近部落生活實境中,來理解食物、農業與社會相環扣的議題,藉由諸多環繞於此而生的發問、反思:在何種日常生活情境下,原住民族部落發展出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包括本課程學生在過程所經驗到的事情,現今原住民族部落的農業生產呈現了什麼樣的景象,與過去生計生產有怎樣的不同與改變呢?又如何扣連在主流社會的生活生計變遷脈絡裡頭?另一方面,對於原住民族部落農產業發展產生如何的轉變,以及面對觀光化的趨勢,許多浮現的現象與問題,我們又該如何解讀等等。這些思考面向與路徑,正是本課堂學生,透過其影像的敘事當中,提出可能的一個解釋、詮釋,亦或者再現在地人的故事線,盼與大家共同討論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