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永續校園

撰稿人:陳淑茹

12月8日於臺大綜合教學館舉辦的「永續方案改造王—Next Step行動論壇」,是由大學PLUS計畫與學生共同合作的論壇。關心永續議題的學生們,過往在台大校園中進行過許多不同的校園改造計畫,卻屢屢碰壁,大學PLUS計畫10月初舉辦「失敗●開箱文」活動,學生團隊分享過去計畫失敗的辛酸史,同時募集有興趣的夥伴,開始為期兩個月方案分析、田野調查,與輔導團隊密集的討論,最後延續了「綠餐盒」、「自煮廚房」兩項計畫。這次論壇除了計畫的分享,還邀請老師、副學務長,以及陽明大學自煮時代願景工作坊的師生,彼此分享交流經驗,給予團隊滿滿的意見回饋。

一指點餐,減廢不難!

大學生多為外食族,根據「綠餐盒」團隊的調查,台大學生因為趕課、店內空間少等原因,經常外帶食物,頻繁使用一次性餐盒。用完即丟的一次性餐盒對環境和人體都有負面影響,製造過程耗費大量資源,餐盒樣式的多樣、食物殘渣所生的油膩、紙盒的防水塑膠模,增添回收成本,也產生不必要的垃圾。

「綠餐盒」計畫透過使用重複利用的環保餐盒替代一次性餐盒,達到減廢、永續環境的目標。這個構想延續三年前台大根與芽社的試營運計畫,過去因為硬體、人力不足等原因而停止,吸取過往經驗,以及蒐集店家、學生的意見後,他們決定以電子平台媒合消費者和店家,與電機系合作開發APP。綠餐盒計畫參考國外OZZI環保餐盒租借系統,消費者透過綁定學號的帳號,與合作的校內店家訂餐,在APP上查詢最近的餐盒回收處,歸還租借的餐盒。歸還之後,APP會顯示這次消費減少的碳足跡量,每次消費能累積點數兌換優惠。簡化訂餐、租借餐盒的流程,消費者省下排隊成本,店家多了與消費者溝通的管道,提高雙方使用環保餐盒的意願。

接下來他們的目標放在APP的完善與優化,累積消費者的回饋並修正,了解校內店家的意願與考量,增加合作對象,最後推行到台大周邊店家。爭取校方經費上、後續營運上的支持,這項計畫如果能以學校層級來推動,藉著台大的社會關注度,成功經驗將能幫助其他學校。

爭取自煮權益不能等!

大學校園不僅是學生求學的地方,也是生活的空間,無論是追求健康、省錢、對外食有疑慮、或單純享受下廚,越來越多大學生有自煮的需求。學生自煮權益一直是台大學生會永續部推動的議題,他們認為自煮可以提升住宿品質,增進室友間的感情,另一方面,自己下廚的過中,了解自己所吃的食物、食材,更加重視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是食農教育重要的一環。然而,學校卻常常忽略學生自煮的需求,透過這次計畫,團隊分別以問卷、訪談、舉辦自煮活動,了解現狀與學生需求,進一步建議學校可行的改革方向。

「自主廚房」團隊的問卷採集了173個樣本,其中58%的人會在宿舍裡下廚,其中有高達61%的人直接在寢室內下廚,顯示出目前規劃的公共廚房空間之不足,69%的人認為現在的空間無法滿足其需求,比如廚房設置於一樓,高樓層的學生索幸在寢室內下廚。廚房環境過於狹小容納不了太多人,下廚器具缺乏,只有電鍋、微波爐、烤箱,學生指出「根本只能加熱和烤麵包」,學生希望增設冰箱,小冰箱並非每個宿舍都具備,且冷凍空間不足。其中男一宿舍廚房採預約、審核制,但學生煮飯常常是一時興起,提到「不會想到三天後要煮飯來預約」,反而成為阻礙。雖然校內考量火警、油煙等等原因禁止學生於寢室內烹飪,因為公共空間的缺乏,導致烹飪地下化,反而產生安全疑慮。學校因而將廚房使用率不高歸因於學生沒有下廚需求,也以宿舍難以加裝抽油煙設備、清潔問題、冰箱等公共空間難以管理,來拒絕學生的需求。

「自煮廚房」團隊認為,學校忽視烹飪地下化,未看見學生真正的需求,針對宿舍幹部的訪談中指出縱然平日繁忙無下廚時間,仍有些學生會利用假日、考試過後的時間下廚。「自煮廚房」團隊整理出學校的三大改革方向,第一,學校應透過宿舍多多舉辦自煮活動,教住宿生怎麼使用現有的廚具、維持空間整潔。之前舉辦的活動中,他們發現學生普遍不知道附近哪裡可以買菜、不知道怎麼使用廚房器具,活動結束後參與者回饋以前覺得煮飯很難,共煮活動後收穫良多。第二,學校應該要增設電鍋、大烤箱、冰箱,像是早上廚房常常因電鍋不足而大排長龍,學生自煮多是一人料理,更需要冰箱冷藏食材。最後,學校應該優化廚房空間,學校的廚房流理台和可料理的地方,設計得過於狹小,動線不佳,廚房只在低樓層,應在每個樓層設置一些廚房器具、流理台。

台灣大學周副學務長針對兩組同學回應,他首先介紹「From table to farm 」的概念,「當我們要追求環保的餐盒、我們要追求食農教育、自煮,我們願不願意付出更大的心力?」,真正要改變現況,學校當然有這個教育責任、帶頭做,但是學生、使用者應該付出更多成本和心力共同完成。陽明大學黃副學務長分享推動自煮廚房的想法,一方面想改變過往宿舍不在乎其他功能,偏向「養豬」的設計,也因為廚房具有自煮和教育空間的重要性。黃副學務長認為:「最了解廚房需求的是參與者本人,因此自煮時代願景工作坊採用參與式民主的設計,學生學習自煮廚房相關知識、腦力激盪,最後提出改變方案。」另外,「草根意識工作室」負責人劉晉宏老師則強調培養「自煮文化」的重要性,如果宿舍形成自煮文化,自然會對空間、廚具有所需求,若是忽略文化面向,容易使學校以經費不足等原因拒絕。

廚房動起來!食農教育從煮一道菜開始

「草根意識工作室」負責人劉晉宏老師長年推動食農教育,但他發現,學生學了很多食農教育知識,最後都不煮飯,如何實踐食農教育學到的東西。因此他反其道而行,不談食農教育而是拉回烹飪,教學生煮一道菜,再去講背後的食農問題,從體驗實踐並理解食農教育。

為了實現行動式烹飪教育,劉老師與他的團隊設計了一個木箱,經過五分鐘的組裝後就是行動式廚房,木箱裡裝著瓦斯爐、平底鍋、水管、餐具所需用品,木箱展開裝上四個腳成為木桌,擺上瓦斯爐和廚具後是流理台,料理完成,放上餐具後轉身變成餐桌。行動廚房的重點在木桌角落的水槽,裝上水管馬上解決洗手、洗菜的問題,劉老師驕傲的介紹自己的設計,流理台就是要有流動的水,才能稱為流理台。劉老師提到,學校對於烹飪有許多藉口阻攔,比如電線容易起火、油煙等等,就連這次體驗,學校提出建築物禁止用火,而且認為戶外烹飪視覺上不適合,「煮飯很難看嗎?」參與者紛紛提出質疑,這正是行動式廚房的初衷之一,「我就把行動廚房做出來,讓你沒有藉口。」

綠餐盒、自煮廚房計畫都希望改變現代社會人與食物、環境的關係,高度依賴一次性餐具,食用加工的食物,不關心食材來源、食物如何製作,不關心從產地到餐桌過程中浪費多少資源,藉由開始使用環保餐具、或者開始自己烹飪,從認知到自己能減少碳足跡、認識時才開始,逐步拉近與環境間的關係,學生生活於校園中,從小小的改變開始,下一步,永續校園。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