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大溪地方創生創業輔導計劃【場域側記】

撰稿者:沈怡安
審稿者:房思宏

自2023年10月大學PLUS計畫在大溪展開創業輔導以來,已過了一年的時間。這段期間,計畫團隊以孵化地方組織發展永續維運機制為目標,與大溪場域的夥伴慧勤、經舫、宗俊,以及創業輔導業師紹偉(Social AED社會設計孵化器發起人)共同努力,透過每月一次的定期聚會,深入討論產品精進、地方社群維繫、以及商業營運模式的開發。這些討論促進了地方創新實驗的推進與資源整合,取得了多項成果。今天是這次輔導計畫的最後一場次,紹偉與涵慈攜手大溪夥伴們,重新盤點過去一年的收穫,同時也展望未來合作的可能性,為地方創生的下一步奠定重要基石。

圖:業師林紹偉與康涵慈,與經舫進行年度盤點。

經舫在這段時間不僅累積了許多經驗,也逐漸確定自己的創業方向。目前,他與南港社區大學持續合作,推廣個人品牌「大河時代」,專注於遊戲化設計的應用。此外,這兩個月他還接了兩個時間解謎遊戲的專案,其中之一正是來自 9 月 1 日計畫活動「當遊戲遇上地方:大溪地方的教育創新探索」的後續成果。這場活動集合了來自不同領域的教育工作者、返鄉創業青年及地方創生工作者,大家一起討論如何用遊戲來認識地方、翻轉議題並提出創意行動。在活動中,經舫展示了自己在遊戲化設計方面的能力,吸引了當地實驗教師的興趣,進而邀請經舫合作以大溪八德水文化為主題的專案。這個專案透過遊戲的方式,將八德的水文化特色生動呈現並轉化為互動遊戲,讓地方資源得以更創新地保存與傳播。除了這些專案,經舫還成為台灣實境解謎公司「聚樂邦」的合作設計師,並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合作,設計專為教育場域開發的互動遊戲。遊戲化設計成為知識與教育之間的橋樑,帶來全新的教學體驗。然而,隨著邁入不同人生階段,經舫發現自己能投入創業的時間變少。紹偉建議他可以考慮與提供更高鐘點費的單位合作,提升收入外並能更高效地利用時間資源。如果還希望服務國高中及社區大學,則可透過建立團隊來減少個人投入時間。經舫的品牌推廣策略目前主要依賴口耳相傳和夥伴推薦計劃(PRP)。紹偉建議進一步利用網路紀錄與貼文,來增加品牌曝光,並蒐集學生課後心得、影片等資料,這些都能有效吸引更多業主與夥伴的關注,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當遊戲遇上地方:大溪地方的教育創新探索」這一活動也讓慧勤的計劃逐漸清晰。因為這場活動,加深了在地工作者對地方的關注,還讓慧勤凝聚在地教育者的力量。她希望能將地方知識轉化為課程,並訓練健行科大的畢業生開設地方知識轉譯工作坊,讓這些學習能夠持續發展。慧勤目前的策略是更有效地運用資源,並與當地社群建立更深的聯繫。她也計劃每年舉辦一次教育討論聚會,匯聚當地教育者的多方資源。回顧活動發展,慧勤現在開始深度思考,建立社群的意義不是當下,而是後面促成的連結與發展。

圖:業師康涵慈與慧勤探討建立組織角色。

此外,由於資金來源對組織發展會產生影響,慧勤需要衡量是否要著力在申請政府補助案。因此諮詢紹偉對政府補助案的看法。紹偉分享自己的經驗提到他一開始選擇與企業單點合作,並未選擇接政府補助案。他指出考量到接補助案所涉及的行政成本與文書工作相當繁瑣,對他的團隊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因此紹偉選擇與企業合作,更能夠專注於實際項目的開展。不過,紹偉也指出,如果慧勤能夠利用在地大學教師的身份,結合USR計劃的目標整合多方資源,會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也有助於減少行政負擔並推動地方發展。

一年來的創業輔導計劃在大溪地方夥伴的創生創業發展都取得顯著成果。透過與當地夥伴慧勤、經舫、宗俊的合作,計劃幫助他們確定各自的創業方向,並提升他們在地方資源整合、社群維繫與商業營運模式的能力。經舫專注於遊戲化設計,成功開展多個與地方文化相關的專案,而慧勤則積極將地方知識轉化為課程,並計劃持續推動地方教育的發展。而今天在山區進行戶外冒險課程的的宗俊,也擬定向國中小結合生態科學領域,建立穩定的市場。此外,計劃的輔導方式強化了地方創新實踐,促使創業者在經營上有更具體的規劃和成果。紹偉在計劃結束時提到,未來將繼續與大溪夥伴們保持聯繫,並透過Social AED社群的方式提供持續的支持與陪伴,幫助他們在創業道路上不斷進步。大學PLUS計畫的房思宏老師則表示,計畫團隊在過去十二年持續陪伴大溪,相信未來也將透過不同形式的合作,繼續為地方發展提供穩定的支持和資源,協助地方創生的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