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者:沈怡安
審稿者:陳懷萱、房思宏
計畫從第二期執行時,便觀察到地方為讓gaga重新融入現代生活,耆老們透過教導傳統技藝來傳承。因此第二場討論聚焦於泰雅族的文化與生活實踐。計畫協同主持人陳懷萱老師擔任本場次主持人,和韋建福老師、陳明仁老師,深入探討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傳承與重塑。韋建福老師跟陳明仁老師,皆是在部落推動傳統文化技藝的耆老。本場次則透過對談來深度解泰雅的文化樣貌。
自己兒時居住在山中部落,通過自學和觀察摸索出傳統技藝的韋建福老師強調泰雅文化傳承的重要意涵。南澳泰雅族人在日治與國民政府時期陸續遷移下山,部落族人在文化與社會生活的實踐過程中遭受許多限制,因此像是禁止紋面、將往生長輩埋葬屋底和出草等習俗都已消失。隨著社會變遷跟信仰上的改變,唯一最重要的是gaga的精神以及部落在地生活的文化經驗需要傳承。陳明仁老師則補充泰雅族的gaga是一套涉及打獵、農耕、共食的傳統規則。儘管部落經歷了遷徙與變遷,gaga的存在依然維繫著部落內部的秩序與合作精神。gaga是泰雅族人的個體性與部落中人與人的關係,具有儀式、規範、靈力的多義性。學習泰雅文化不是單靠語言解說指導,同時是透過部落長輩的日常生活實踐與示範下習得會意。因此他指出,部落長輩是透過製作泰雅傳統器物乃至屋舍的過程,傳授文化技藝也傳承gaga精神。
陳懷萱老師則聚焦於泰雅文化在現代的重塑,尤其是跨世代經驗交流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性。她強調,創造年輕一代與外界的交流平台至關重要,這不僅促進文化的傳播,也讓外界更好地理解泰雅文化的精髓。她期待透過更多跨界合作,讓南澳的文化能夠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賞。這次活動通過對地方策展以及泰雅文化的深入探討,展示了地方文化館作為文化傳承平台的重要性。無論是通過策展促進社區互動,還是通過教育推廣文化知識,地方文化館在推動文化保存與發展中的角色愈發關鍵。然而,文化館在推廣教育與策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資源不足與人力有限的挑戰,需要透過更多合作與創新來應對這些困難。
當天活動的參與者之一-哲瑋,是近兩個月回南澳的返鄉青年。他同時也是臺大食之圓滿團隊的成員,返鄉期間替陳明仁老師經營粉絲專頁「Pholuy Gaga Tayal 工作室 」。哲瑋在講座上分享當地青年傳承文化與精神的過程中,自己也在行動與反思gaga精神。因此很高興這次有機會聽到韋建福老師對gaga不同的見解。提升了對於自身對gaga多面向的理解。講座後計畫團隊與哲瑋走訪南澳的青年培力工作站。過往南澳台糖宿舍群無人使用,今年由山小日子團隊帶動整修完成。目前已有咖啡店、文化工作室進駐,也提供短期住宿,十月更舉辦了南澳連圈圈嘉年華,串連在地青創團體。大學PLUS計畫規劃未來與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的合作中,能夠進一步串連場域內外資源,創造更深刻的在地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