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館內與「外」做展覽:策展作為一種生活態度與實踐

撰稿人:陳品嘉
審稿人:郭泓毅

本學期由陳懷萱老師所開設的「生活即博物的展示與實踐」課程,探究在後博物館視角下,「生活博物館」作為地方社會實踐的意涵。同學們必須要在學期末的成果中以「冰箱」為主題進行策展,為了讓同學們能夠對策展有更多的想像與創意,本週課程特別邀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的研究員既策展員——石文誠先生來分享過去豐富的策展經驗。

博物館的多樣特性,與石文誠的求學背景產生了照映,「我高職是念冷凍空調的,之後大學是英文系,最後成為歷史學專家,跑去當策展人,真的是轉了很多圈啊!」石文誠自娛地說。臺史博作為一個特別的存在,藉由策展的表現形式,講述著時代長河裡的歡笑與血淚。將生活修煉當作是策展行動的註解,體現了從常民視角出發的共感經驗,或者更具體地說,這種脈絡的展演,如同進入異地的田野過程,另人不禁去思考該如何將異於自我的生命經驗,藉由文字或物件的方式進行更深層的雕琢。或許上述疑問適用於任何的研究員或策展人,而石文誠也不例外,「在這近五年來,我也一直試著要抓住策展的輪廓,想要透過展覽將理念傳達出去。」石文誠老師說。

過往的博物館給予了參訪者一種肅穆的氛圍,但臺史博的設立及運作觀點,期盼與日常生活產生互動的可能。文誠老師說:「如果把展覽品視為一種商品,那策展人與攤販老闆之間有不一樣嗎?我反倒覺得我們策展人應該向攤販學習,去行銷自己策展的內容。」文誠老師舉了老店復興的例子,透過將小吃的歷史撰寫在公眾能看見的展牆,不僅強化了小吃本身的故事性,更能替老店本身紀錄各個歷史時刻。策展無處不在,除了博物館、美術館內存在框架的展覽,置身在日常生活的攤販和市場中,每一種物件的調配過程,都是一種「展示」,因此生活靈感十分重要,同時反映了並非是策展專業才能呈現出好策展。

圖/石文成與同學分享自己策展的心路歷程

政治、社會與博物館的多重特性

臺史博早在李登輝時代,被以「臺灣省歷史博物館」之名作為建構名目,但後來臺灣歷經精省過程,其名字就轉向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運作,臺史博的建置過程,與社會和政治氛圍息息相關。即使與高度敏感的政治議題有關係,但臺史博不因其而有展出的限制,只要是符合臺灣(中華民國)在地特殊性的文物,不論是政商組織,或是庶民階層,文物本身即承載著時間與空間交織而成的故事,能將參展人拉進時光隧道,最後使得策展與閱展之間萌生密不可分的關係。

回顧當代的博物館特色,石文誠建議將挑戰策展的同學們可從四種特性出發。首先是能讓民眾回到過去的「穿越性」,第二為展現一些看見卻不可見之「揭露性」,第三為能實踐一些非日常特殊體驗的「奇異性」,最後則是創造既定印象的翻轉、改變與批判性的「反抗性」。「我們應該試著去看到沒有被看見的人事物,用新的思維和關懷去理解。」文誠老師說。以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為例子,透過自我揭露的方式,講述黃金時代的黑暗面,黃金歲月背後潛藏著一段與奴隸制密不可分的荷蘭史,荷蘭當局願意去面對過往時代遺留下來的殘缺,不用黃金時代稱呼,而是將展覽名稱命名為「蓄奴特展」,看似講述輝煌的歷史,實則是對暗黑歷史制度的揭露與反省。

臺史博的價值解構與再結構

依循著揭露的脈絡,石文誠反問:「那臺史博自我揭露了什麼?」從改變過往多聚焦在英雄/統治者為策展視角可以看出端倪。臺史博逐步淡化以統治者方的觀點展演,朝向以常民為基底的文化呈現,添加除了漢人以外的原住民軸線,並且融入現代的藝術與創作,這些理念的改變、今昔的融合即是臺史博揭露『歷史究竟如何與當代產生對話?』的答案——『從新的觀點,詮釋有意義的事物。』」

而具體上臺史博做了甚麼呢?石文誠以收集許多民間日常生活物件為例,因臺史博大量接受民眾捐贈物件,促使它足以成為「大家的博物館」。回歸對於策展形式的基本思考,該如何設計出一個「好策展」?石文誠以「起、承、轉、合」四大步驟比擬策展的設計過程,首先要適度地拉開距離,「就像跟人搭訕,不要開門見山。」石文誠幽默地說,再來是要與民眾產生互動,將生活的有感體驗回扣至策展議題,在和民眾發生共鳴的同時,反思現況的不足之處,達成揭露問題並提出解方的策展價值。

圖/提到當代策展,石文誠解釋「簡單講就是打掉重練,我們將原本漢人船隻替換成原住民創作的當代藝術,是一種嘗試性的突破。」

策展是一種斷裂?還是為一種刮除重寫的技法?

「做展覽可以是什麼?」石文誠詢問眾人,沉默半晌後,石文誠緩緩地說:「我覺得,對我而言策展是一種生活中的修練。」籌劃策展如同修練一般,除了要時刻叮囑自己提升能力,也不忘與世界及眾人進行交流。

聽完講者的分享後,筆者也試著思考「展覽可以是甚麼?」的命題;策展彷彿能將某時空背景進行擷取,透過實體文物的擺放與展示,試圖再現當時的文化軌跡,在這裡策展是一種斷裂的表現法;而透過反省過去歷史的種種,並對此進行一連串的思考歸納,最後重新闡述與詮釋那時、那地的另一種面向,在這裡策展是一種刮除重寫的技法。希望博物館及策展能以最日常的方式,存在我們的生活世界裡,如此一來,便能體現出策展與生活之間的關係,並非曲高和寡的深奧議題,而是成為街談巷議的有趣之事。

圖/演講過程中同學踴躍提出對於策展的看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