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編織地方網絡後,如何建置初探場域的連結及關係人口的引介 【活動側記】: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團隊建設

撰稿者:鄭語綸
審稿者:林志泉

隨著暑假逐漸進入尾聲,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Trans-disciplinary Bachelor Degree Program, TBD)第二屆學生們精心策劃了此次的兩天一夜團隊建設活動,迎接即將在新學期加入學程的第三屆夥伴。一早,同學們從臺北車站搭乘區間快車,來到位於宜蘭縣南澳鄉的東澳車站。一早,同學們從臺北車站搭乘區間快車,來到位於宜蘭縣南澳鄉的東澳車站。

一早,同學們從臺北車站搭乘區間快車,來到位於宜蘭縣南澳鄉的東澳車站。南澳鄉之所以成為本次團建的活動場域,係因創新設計學院之大學PLUS計畫團隊長期以南澳為場域,實踐教育部之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故期望學程團建活動不僅帶動學生間、師生間的互動及交流,能更進一步為南澳場域引介關係人口;再者,大學PLUS計畫深耕多時的場域及網絡,也將為學程牽起初入地方的連結,成為師生與地方共學的基地。

首先,計畫團隊之懷萱老師與同學們分享乘坐區間車的特別安排,係期望藉由區間車站站停靠、窗景與時間流動的特點,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宜蘭南澳與臺北的距離。接著,懷萱老師引領同學們漫步於台九線,講述台九線係為南澳鄉與蘇澳鎮的分界,又蘇花公路的建設,加速東部人口的流失;透過步行過程,讓同學們腳踏實感受南澳這片土地外,更建構同學們初識與交流的環境。

隨著腳步,大夥來到地方夥伴阿哲主理的BulaBula.KC布拉布拉露營區,並在第二屆學生的開場下,透過關鍵字活動,展開破冰、建立關係及自我介紹的環節,讓來自多元科系(如:物治系、森林系、日文系、社工系、社會系、台科大工管系、師大社教系等)、帶著各式各樣議題與夢想(如:建構更加完善的臺灣師資培育體系、心理健康議題課程化、太空社會學、地方創生、創新創業等)的學生們相互熟悉。計畫團隊之文傑老師及懷萱老師、創新設計學院行政夥伴亦接力介紹學程與大學PLUS計畫,講述欲藉「移地學習」的課程設計,讓同學們抵達真實場域,經由師生與地方交流的過程,讓地方瞭解來自都市的人們如何看待地方、向地方學習,促進地方意識到自身價值,並配合「專題研究」的推展,使同學詳實地思索關於地方的創新提案,共創師生與場域的共學機會。

踏查南澳
▲透過步行過程,讓同學們腳踏實感受南澳這片土地外,更建構同學們初識與交流的環境
「移地學習」的課程設計
▲計畫團隊之文傑老師及懷萱老師、創新設計學院行政夥伴亦接力介紹學程與大學PLUS計畫,講述「移地學習」的課程設計

接著,場域夥伴—愛南澳生態旅遊發展協會漢聲理事長帶領大家走入東岳部落,講述東岳部落又名「伊柚(Iyo)部落」,係泰雅族語「金線蓮」之意,又伊柚部落係在1912年自金岳部落山上舊社遷移至此,此舉與泰雅族人的遷徙文化息息相關。此外,伊柚部落係為全台唯一臨海的泰雅族部落,許多家戶皆能看見燻烤飛魚的器具,每年的飛魚季更是部落維繫泰雅族認同與文化的傳統。部落也在2001年跟隨社區總體營造的浪潮,透過舉辦部落LOGO創作比賽,設計出結合「東岳」、「祖靈之眼」、「鐵路橋」等元素的部落標誌,亦維持泰雅族設立瞭望台的傳統,讓傳統文化傳承於生活之中。

再者,來到以山海文化實驗教育及射箭隊聞名的東澳國小,地方夥伴鄔校長帶領同學參觀校內的泰雅族半穴式家屋,分享家屋的門窗配置、半穴式的型態,與泛泰雅族爭奪獵場的慣習及防止野獸的闖入有關,泰雅族的「三灶石」與「GAGA」則強調族人的互助、團結精神及社會關係;又鄔校長提及該校的教學理念,係藉由與他校交流的過程,訓練學生向他人介紹泰雅族的家屋文化、飲食文化等,深化東澳國小學生的族群認同。期待學程學生透過走讀東岳部落後,能夠認識地方與其理念,進而認同及尋求深入瞭解。

走入東岳部落
▲漢聲理事長帶領大家走入東岳部落
團建交流與回饋
▲學生們針對團建交流與回饋
參觀泰雅族半穴式家屋
▲鄔校長介紹泰雅族家屋文化與飲食文化
學生「世界咖啡館帳篷版」對談
▲學生「世界咖啡館帳篷版」對談

夜晚,第二屆學生們安排「世界咖啡館帳篷版」,讓二、三屆學生在昏黃燈光的交織下,敞開心胸地分享各自來到學程的原因、理想與成長經驗,透過深度談話、交流過程,拉近彼此的關係,建立對於學程的歸屬感。

隔天,學生們陸續針對團建過程進行分享;學生說道,世界咖啡館帳篷版讓他們擁有更深入交流話語及經驗的機會,十分享受聆聽夥伴想法的過程,又漢聲理事長與鄔校長的東岳部落走讀,讓他們跳脫課本的既有框架,更加認識泰雅族與位在宜蘭南澳的東岳部落等。

師生們更在活動的最後,輪流分享在活動期間拍下的相片,並將相片依序排列為「T、B、D」字樣,文傑老師也藉此談及TBD縮寫的巧思,係希望同學們能夠「To Be Determined / Designed……」。計畫團隊之聖琳老師、懷萱老師、文傑老師及書緯老師亦透過相片分享過程,給予同學們期許,聖琳老師從部落一隅的相片說道,期待學程的大家能持續為社區及場域盡心盡力,懷萱老師則描述所看見的世界咖啡館活動過程,期望同學們記下交流過程的美好。

國立臺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代理院長	張聖琳教授兼大學PLUS計畫主持人
▲計畫團隊之聖琳老師、懷萱老師、文傑老師及書緯老師和學生對談
TBD縮寫的照片巧思

本次團建活動除了引領新成員熟悉學程師生及夥伴外,更引介新成員走入大學PLUS計畫長期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的南澳場域,認識南澳場域的合作夥伴及地方亮點,並透過後續課程及移地教學的深化學習,整合地方需求、亮點、相關知識、技術與資源,協助地方創新發展特色及願景,成為場域關係人口。

▲學生走讀踏查東澳國小以及附近的部落

▲TBD團建師生合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