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者:詹于慶
審稿者:李佳澤
由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所舉辦的「姍山來吃」邀請來自漁科所的楊姍樺老師與來自外文系的黃山耘老師,用一頓午餐的時間來分享自身的跨域歷程。主持人蔡文傑老師首先破題,請兩位老師分享自己是如何一路走到現在的專業。
從事珊瑚微生物學研究的楊姍樺老師從小就想成為科學家,老師笑稱自己害怕鳥類,就選擇與鳥類最不相關的微生物學。在碩士畢業後,楊姍樺老師沒有馬上選擇攻讀博士,在外從事過醫院專職研究助理、家教,也和朋友合開過咖啡店,繞了一圈之後回到學術圈,因為喜歡海洋的美而研究珊瑚的微生物。
研究當代愛爾蘭文學的黃山耘老師則稱自己很早就想要讀博士,讀師大時發覺自己不想當中小學老師而是想教大學,就往上讀了外文所。以研究愛爾蘭經典作家James Joyce為契機,黃山耘老師出國留學攻讀博士,並對愛爾蘭整體的文學、社會、文化有了更廣泛的興趣。
蔡文傑老師接著好奇兩位老師對於跨域的定義,以及是否認為自己在做跨域研究?黃山耘老師認為自己是後來才發現有跨領域,從單純針對文本的文學研究,連結到整體愛爾蘭社會的脈絡,這樣的跨域也是基於學術圈研究風潮的轉向。楊姍樺老師也認為自身的研究領域雖然是基礎科學,但也會被要求要跨域創新,老師以自身和生物工程領域合作的經驗為例,幽默地稱雙方雖然互相聽不懂彼此的領域,但還是努力寫出一個研究計畫。楊姍樺老師進一步說道,不懂彼此的領域也會讓雙方互相欣賞各自的厲害之處,並且努力將自己的專業解釋給對方聽,對溝通來說是不錯的學習。黃山耘老師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認為跨域合作時要意識到自己是白紙,接受自己不懂其他領域的事實,打開自己學習的心態。
蔡文傑老師進一步替參與的同學問道,有些人會不太知道要不要繼續努力嘗試跨域學習,還是要專注回去做一件擅長的事?黃山耘老師直率地回答:「爽就好!」人生的選項實在太多,並沒有既定的一條道路,就算選擇嘗試後發現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也不代表這樣的選擇沒有意義。黃山耘老師認為人生不一定只有失敗或成功,就算沒有成功也不會一無所獲,而不做一些嘗試就什麼也得不到,不過人生也不一定要執著於嘗試,專注去做自己擅長的事也沒關係,這樣也可以省下心力去做其他自己會覺得開心的事。楊姍樺老師則鼓勵同學,通常會問這樣的問題其實就是有嘗試的念頭,既然有這樣的念頭,去試試看也不會有更大的損失。
最終蔡文傑老師提出了一個眾人都有共感的問題:有沒有迷茫的經驗?楊姍樺老師說,在做任何選擇前必定會迷茫,迷茫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而是不同年紀會有不同年紀的困惑,不過到了後來會慢慢學會如何跟迷茫的感受相處。黃山耘老師則提出了「不用急著尋找答案」的觀點,老師分享了在台大任教第三年時的迷茫經驗,當時因學術產出不足而沒有通過教授評鑑,但同時也得到了教學傑出獎,因而在教學與研究之間產生困惑。後來黃山耘老師並沒有馬上找到疑問的解答,但隨著教學與研究的經驗增加,老師慢慢試著調整兩者投注心力的比例,逐漸就適應了自身的狀況而能夠更好的去應對。
在楊姍樺老師與黃山耘老師的分享中,我們看到了兩位老師在各自專業領域的追求與成長,以及他們面對跨域合作的心路歷程,更體會到了在尋找人生方向時所面對的種種挑戰與困惑。然而,這些挑戰並不是停滯不前的終點,如楊姍樺老師所說,迷茫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學會與之共存,我們能夠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而黃山耘老師則提醒著我們,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我們不必急躁,因為時間與經驗將會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