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者:詹于慶
審稿者:李佳澤
「遊戲人生:遊戲的閱讀與再設計」是一堂集結不同領域學生的課程,它不只是一堂單純的遊戲設計課,而是包含了「閱讀」與「再設計」兩部份,除了閱讀遊戲文本體察人生,也必須從人生中提取經驗進行遊戲的再設計,因此同學也必須走進場域中了解遊戲設計的對象與目的。本學期的遊戲人生課程特別與職治系「樂齡生活模具設計與應用」課程合作,讓同學以長輩為目標玩家或共創對象,以Line Bot進行遊戲設計。
這次遊戲人生的課程來到南港社區大學進行一整天的工作坊,帶領這次工作坊的是來自大學PLUS計畫的大溪場域夥伴廖經舫老師。經舫老師平時任職於大溪至善高中,善於實境解謎遊戲的共創,曾與在地師生一同設計以大溪為場景的「大河時代」實境解謎。這學期經舫老師將遊戲設計的know-how帶來南港社大,讓社區長輩們能將自身的在地文史知識融入實境解謎遊戲之中。而本日的工作坊則希望能讓遊戲人生課程的台大同學們發揮創意,和社大學員們一同優化以南港為場境的實境解謎遊戲。
上午經舫老師先對台大同學們傳授遊戲設計的基本概念,定義何謂「遊戲」及「遊戲化」,遊戲是在隨心所欲遊玩的基礎上增加目標與機制,而遊戲化則是在沒那麼有趣的事情上套用遊戲方法。具體來說,遊戲要提供給玩家動機,要有「目標」讓玩家在遊玩時保持目的性,要有「規則」讓遊戲有運行的機制及限制,要有「反饋」來掌握玩家遊玩的狀態,總而言之就是要讓玩家自願挑戰遊戲中的障礙。
緊接著經舫老師直接讓同學們以實境解謎的方式破關前往電腦教室,讓學生體會到一個簡單的Line Bot就可以生成一個實境解謎遊戲。到了電腦教室,經舫老師逐步教學Line Bot的操作設定,透過自動回應的功能,玩家若輸入特定的關鍵字便能觸發機器人回應特定訊息,這樣的機制就能達到實境解謎中玩家輸入答案破關的效果。除了文字訊息之外,經舫老師也教大家設計多頁訊息的回應,藉此提升玩家操作的易用性。
經過兩小時先備知識的教學,接著台大同學分成四組,分別分配到四位不同社大學員先前設計的實境解謎遊戲,要實際玩過一次,並針對其劇情、謎題、視覺、遊戲機制、機器人設定等項目進行優化。社大學員所設計的遊戲路線皆從南港展覽館出發,經由南港車站,結束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不過每位社大學員的遊戲內容都有所不同,透過社大長輩的帶領,台大的同學們一面體驗遊戲,一面合作紀錄各關卡地點的田野資料,找出遊戲中可以再優化的部分。
在遊戲過程中,社大長輩們除了帶領台大同學們遊玩自己設計的遊戲,也一面像活地圖一般向同學們細數周邊地景的歷史脈絡。從各時期座落不同位置的南港車站,南港過去煤礦興盛的產業史,瓶蓋工廠的文資保存,到作為南港區花的桂花,種種在地故事都讓同學們彷彿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的南港。
結束實境解謎回到南港社大後,台大同學們便開始熱烈討論該如何進行遊戲優化。在工作坊的最後,各組分別進行發表,有的組別以南港過去的煤礦產業為謎題核心,有的組別設定了穿越時空的世界觀,有的組別發想了豐富的感情線故事,經舫老師也針對遊戲機制、客群設定、關卡安排等課題提出建議,原本設計這些遊戲的社大學員也從台大同學的優化中獲得許多反饋。經舫老師總結道,南港社大的學員們只花了四天從無到有學習和設計實境解謎,已經很不容易,今天的工作坊也反映出實境解謎其實需要不斷地測試優化,才能產出好的作品。
過去深耕大溪的經舫老師透過這次的課程,將「在地知識遊戲化」的概念複製到南港,藉由南港社大學員與台大學生的合作,發展出一種實境解謎作為地方共創的方法,讓地方創生透過遊戲更具趣味性。對南港社大的長輩們來說,台大同學們的優化讓他們設計的在地實境解謎有更豐富的故事包裝,未來也更能夠面向大眾。而台大同學在與社大長輩的互動交流中,也顯現了世代間互動理解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