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南澳:永續、創生、旅遊共構的未來家園

撰稿者:鐘云蔚
審稿者:廖文聖 郭泓毅

「疫情與自然:重思旅遊的意義」

全球疫情的籠罩下,人們苦惱於生活居所的侷限,反觀自然環境受惠於人類的移動限制,獲得生態復甦的契機。2021年紀錄片《這一年,地球變得不一樣》中,記錄了全球疫情下自然生態如何復甦。座頭鯨在海洋運輸量下降的阿拉斯加海域中,與同伴更頻繁的交流;日本奈良的梅花鹿在失去米餅後改以吃草,反而讓牠們更健康,也降低誤食塑膠的機率,種種跡象展現自然生態在社會暫停運轉之下獲得喘息的空間。

而現今後疫情日漸趨緩,人們再度湧入旅遊地,當報復性旅遊所帶來的嚴重衝擊,「永續旅遊」的理念再度喚起社會的關注意識,反思人與生態之間的平衡。在一趟旅程中,遊客應如何降低對當地環境的傷害?而當地社區在設計旅行方案時,又該如何在觀光效益與生態維護上取得平衡?

永續旅遊的意涵在於,旅行時降低對環境與社會的傷害與風險,同時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相關的概念如綠色旅行、生態旅遊,前者著重在旅遊過程對自然環境友善、降低資源消耗,後者重視旅客體驗、欣賞大自然生態的體驗,而永續旅遊所涵蓋的領域不僅限於環境的愛護保育,更強調社會的經濟支持與在地文化的保存。

「低碳與旅遊:指引社區發展的未來」

近年來永續旅遊的設計不止於旅遊行程、觀光效益,更與在地社區的永續發展息息相關。自2012年至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持續推動「低碳永續家園推動方案」,並建立低碳永續家園評等的認證制度,以生態綠化、低碳生活、資源循環、綠色運輸、綠能節電、永續經營等六大面向為評比基礎, 鼓勵台灣村里持續投入減碳行動,共構低碳永續家園。

低碳永續家園不僅著重於村里內減碳硬體設施的興設,更強調村里因應氣候變遷的軟實力,藉由政府帶領社區規劃在地的減碳行動,促進社區群眾與團體的參與,凝聚居民向心力,並增進社區安全意識;在地方人文地景相融的同時,也須兼顧居民情感與認同的連繫。而在宜蘭南澳鄉獲得低碳永續家園銅獎殊榮的金岳村、東岳村,著重「生態綠化」與「低碳生活」的社區經營,正致力於地方發展與泰雅文化的永續旅遊設計。

圖/ 低碳永續家園資訊網首頁(截取自官網)

「文化與生態:延續金岳村的歷史軌跡」

泰雅與日治文化交織的金岳村,是由Ryohen(流興)部落遷徙至現今的位址。金岳村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資產,從著名日治愛國象徵的「莎韻之鐘」,到泰雅傳統工藝、狩獵文化,映照出臺灣殖民史的縮影。長期以來,金岳村專注於歷史古道、遺產的保存行動,卻苦於尋覓向外界推廣的機緣,而返鄉的泰雅青年為金岳村注入更多元化的潛力。

圖/莎韻紀念公園內的莎韻之鐘(取自flickr:king.f)

金岳社區致力於與政府、學校等多方單位合作維護美化社區環境,持續與金岳國小合作維護社區環境的整潔,培養學生不亂丟垃圾的習慣,並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度;長年與林務局合作辦理社區綠化的活動,建構部落綠色空間並達到節能減碳的效益,形塑金岳社區為綠色部落。除了綠化及整潔社區環境外,金岳社區也推動社區友善農園耕作,並將種植的農糧成果自產自銷至部落廚房烹煮,以供旅人享用當地料理,降低碳排放與空氣污染。

而數年來,新生代的泰雅青年持續投入文化帶動經濟轉型的運動,為考量在地文化的保存與民生經濟的發展,金岳社區發展協會規劃「低碳永續的部落旅遊」,在流程的制定上,採用團體預約制並限定參與人數,選用當地當季食材與環保餐具,並以步行導覽或大眾運輸替代汽車,維護旅遊品質與低碳效益。

而在遊程的規劃上,設計系列式的部落參訪與文化體驗等活動,舉凡重溫莎韻古道的路徑、品嚐當地當季美食、認識泰雅傳統半穴式木造屋,帶領遊客親自以五感體驗文化,感受金岳村昔日與現今共生共榮的日常。

圖/ 金岳部落楓香步道照(取自flickr:鵬智 Bird賴 Lai)

在部落的旅遊行程中,金岳社區以最低限度的影響社區作為設計核心,融入永續旅遊的小巧思,從飲食、交通著手改變旅遊型態,讓遊客以實際的行動深度體驗部落文化,也為振興及維護金岳社區的文化遺產盡一份心力。

部落旅遊的推動不僅給予部落居民更多就業與學習的機會,更帶起居民對部落復興的熱情,藉由翻轉部落經濟與樣貌,讓傳統與現代交織成獨具的金岳村。由莎韻之路開啟的文化尋根之旅尚未結束,回鄉的泰雅青年們正依循歷史的足跡,找尋部落永續的未來方向。

「山海與飛魚:發掘東岳村的自然寶藏」

位於東澳溪入海處的東岳村,作為唯一最靠海且擁有飛魚製作工法的泰雅族,依山傍海的地景造就東岳村與眾不同的人文風情,每年四至六月便進入飛魚的產季,吸引許多遊客慕名前來粉鳥林漁港的魚市集,在層層疊疊的漁獲與漁人的吆喝中,為東澳灣增添熱鬧的氛圍,也發現東岳村向外行銷的良機。

圖/ 東澳灣及烏石鼻海天一色景觀照(取自宜蘭縣南澳鄉東岳村低碳社區現況發展報告)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者漸漸進駐東澳灣,東岳社區的五位村民自發性集資成立「不打烊體驗文化工作室」,致力於推廣在地的人文地景,規劃獨木舟、狩獵、飛魚烘烤等體驗行程,強調兼具在地性與文化深度的旅遊型態,從實際體驗泰雅文化的過程中,認識多元文化的內涵。

除了居民所成立的旅遊工作室外,東岳社區的永續旅遊方案整合社區的文化與人力資源,建立「人才培力計畫」培育當地學員成為部落遊程的導覽員,為部落旅遊的奠定穩固的基礎,並結合當地手工藝品工作坊,加強部落協力的共識與參與度。

部落也為二天一夜的遊程注入濃厚的泰雅文化色彩,以穿著泰雅傳統服飾與部落舞蹈體驗作為旅程的起始,建立遊客與當地文化的連結,進而參與當地的狩獵、射箭、編織等文化體驗,使泰雅的文化印象深刻烙印於遊客心中。

而在永續家園的推動與呈現,坐擁山海風情的東岳社區強調「社區自然生態保育」的規劃,從基礎的綠化居住環境,建造綠屋頂、推動透水鋪面,延伸至設立自然園區、開鑿蛇山步道,參照水保局的農村再生計畫改善步道,並加入螢火蟲、獨角仙的復育與解說,步道招牌、休息平台設置等工作。

對於低碳永續發展的家園設計方案,東岳社區了解其人文地景的優勢,持續優化其旅遊行程與社區環境,藉由結合生態、再生能源、文化巡禮,規劃完整的生態旅遊行程,創造友善、減碳的旅遊環境,並推動農民市集,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探索東岳之秘境之時,期許更多東岳青年回歸社區,一同悉力於生態環境保育的行動。

圖/ 飛魚烘烤照(取自不打烊體驗文化粉專)

「永續與家園:回歸所有人的選擇」

疫情下的長久等待、擔憂、無助感,改變人們對於「生命」的態度,不僅為旅遊型態帶來轉變,也成為台灣社區結構轉型的契機。根據《環境資源中心》的整理分析,短期的「觀光」行程不再是主流,讓身心放鬆的「慢遊」和「生態旅遊」才是現在旅客的需求。[1]

回溯過往的旅遊型態,大多著重於短期、享樂的觀光遊程,近觀而言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遠觀卻是對當地環境的永久性傷害,遊客恣意踩踏的綠地、隨意亂丟的垃圾、過度喧嘩的聲響,對於居民、動物而言皆是無盡的損耗。

而永續旅遊改變社區的發展狀態,運用社區自身擁有的獨特資源,不再「被動等待」外部遊客所帶來的觀光效益,而是透過旅遊行程的設計「主動吸引」有興趣的遊客前來參訪,像是具備環保意識的遊客傾向支持致力於降低環境傷害的旅遊業者,藉由遊程規劃選擇適合的遊客並使其付諸行動。

而對於遊客而言,永續旅遊大幅提升遊客的參與度,不再是以「造訪者」的角度粗略走訪,轉而以「參與者」的身份一同了解、認同,進而支持並共同維護地方文化的傳承,一趟旅程不再是旅遊業者的單向輸出,而是雙方互利共生的型態。

從金岳、東岳社區的部落旅遊規劃中便能覺察,永續旅遊強調遊客與地方業者的「行為改變」,食材、餐具的選擇,減少資源的消耗浪費;以健行認識社區的自然生態,保育當地天然景觀與景觀;聘雇當地居民作為導覽員,幫助當地居民的經濟發展,每一改變皆是組成永續旅遊的重要環節。

圖/ 金岳部落觀景台展望照(取自flickr:鵬智 Bird賴 Lai)

永續的旅遊型態,再度彰顯人類微小的改變,便能讓自然生態迅速恢復其原有的樣貌,獲得人與野生動物共生共榮的發展契機。每一趟旅程不僅止於地方與遊客所連接的橋樑,其背後所涵蓋的經濟、社會、環境、生態等領域,牽涉至你我的日常生活,我們的選擇將會改變自身所處的未來。當大眾願意做出微小的改變,這些將會蘊蓄成巨大的蛻變,一同共築永續的未來家園。

封面/東澳灣一景(作者拍攝)

參考資料:

[1] 關鍵評論網(2022)後疫情旅遊趨勢觀察:「慢遊」、「workation」、「旅遊房產」成熱門關鍵字

  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持續推動「低碳永續家園推動方案」https://lcss.epa.gov.tw/default.aspx
  2. 泰雅與日治文化交織的金岳村 http://www.tipp.org.tw/tribe_detail3.asp?City_No=20&TA_No=8&T_ID=1664
  3. 金岳社區發展協會規劃「低碳永續的部落旅遊」 https://reurl.cc/5p54l7
  4. 不打烊體驗文化工作室 https://24hoursman.com.tw/
  5. 東岳社區的永續旅遊方案  https://reurl.cc/5p54oM
  6. 社區自然生態保育的規劃 https://reurl.cc/ZbA9jl
  7. 《環境資源中心》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1924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