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美感創課工作坊《田野敲敲門: 場域「暖關係」》活動側記

撰稿人:郭泓毅
審稿人:陳懷萱

「美感」與「田野」:跨領域專業共學相長

炎炎夏日,目前正是結束學期後的暑假時光,同學們正在為下一段學習時程而養精蓄銳。然而停課不停學,學校的教師們正持續不斷地精進自己的教學技能。大學Plus計畫團隊亦積極推動田野場域相關課程,經過數學期教學模組的建構與執行經驗,以落實SDGs中優質教育的信念與技術為目標,目前正以強化對外連結與向下扎根的可能性之方向前進,透過與其他院校的交流與合作,增加教學模組的深度與廣度。

本次台大創新設計學院的陳懷萱老師團隊,與推動美感教育的「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團隊,共同設計並舉辦跨領域美感創課工作坊系列『田野敲敲門:場域「暖關係」』培力活動,目標是將「田野思維」帶入美感教育。懷萱老師在這場工作坊中,帶領目前任教於各地國高中教師們學習踏入田野的知識與技能,以及如何打開場域,並與場域的人事物「暖關係」之方法。

你或許會好奇,「美感教育」與「田野調查」這兩種不同性質的專業是否有交流對話的可能性? 設計本次工作坊的陳懷萱老師給了這樣的詮釋:「生活與美感,涵蓋如何去做sensemaking(建構意義)的過程,去做田野不只是關照他者,在田野中會遇見自己;在不同年齡層的學生身上,發覺我與他的差異與相似,背後有甚麼樣的意義,去思考窗外式課程可以想的事情。」在教案的設計上,透過帶領同學們跳脫教室的藩籬到另一個場域,打開五感、與場域人事物建立連結。田野看似與美感教育無關,但實際上投入其中的,不論是教師或同學,將會開展更廣更深探索世界的眼界,讓身體成為感受/傳達訊息的介面,透過經驗的轉譯,讓美感可以深植人心。走入場域之中與他人「暖」關係的技術方法,更是呼應韻文老師在開場所強調教育模式中應該要有「以人為本」的態度思維。

本次的工作坊亦會說明「暖關係」實際上可以怎麼做?田野究竟在哪裡?也將看見不同專業領域的老師又會激發出甚麼樣的火花!

(圖/參與的學生是來自各個領域深耕於美感教育的教師們!)


學生如何走進田野?進入場域又該如何「暖」關係?

在工作坊的開頭,懷萱老師分享了過去在跨領域、田野工作以及如何將田野思維帶入課程的經驗談。在創新設計學院中,老師除了與不同領域的專家共授教授基礎田野技能的「田野工作坊」課程,自己的課程如「儀式場景與設計」、「生活即博物的展示與實踐」也帶學生到城市之外的場域走訪,包含農村與部落等地。懷萱老師總是會思考「田野與自己的關係是甚麼?」,不斷審視與修正的過程對於老師而言既燒腦,卻也富含趣味與意義感。

接著老師從人類學的觀點來談論田野,談及過去的人類學是透過蒐集大量的遊記日記,拼湊出一個族群在地方上如何生活的樣貌,隨著方法學的演進,晉升到與受觀察人們再一起,人類學家將自己的身體被放到某個觀察對象的生活空間中,去了解他們眼中的世界是甚麼樣子。這也就是為什麼田野技術的重點之一是訓練「身體感官經驗如何說話」,透過身體感來接近一個文化。從事前收集資料有了對場域初步的認識,再到進田野所接受到的文化震驚,養成好奇心後,不熟悉的事物反而可以驅動進入場域的人在場域中反應與對話的動機。

(圖/懷萱老師:你得把身體置放到空間,透過身體感知的經驗去想一想,對方為什麼會這樣,同時也是回看,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想。)

回到教育議題,課程設計「中介」學習的目的,即是引導學生發現田野,讓學生有「習以不為常,理所不當然」的心態去探索一個新的地方。田野的教育有不同的策略,可以讓學生去體驗,或是打開學生們的經驗感官與多元可能性。

除了應用身體感官的技巧之外,進入田野可以說是全心全意與對象”搏感情”互動的動態過程,可以說是讓學生體驗「學做人」,即「關係」這件事。在課程設計中,老師扮演”中介者”的角色帶學生走出校園並串起場域人事物與同學的互動,除了要進行瞭解場域、參與對象、空間時間資源與設定目標的前置準備之外,還要創造讓同學有「暖關係」的機會;同時老師亦作為”領航員”,讓學生了解並重視進入田野的倫理與責任,練習「換位思考」,畢竟踏入他人生活的場域,必須尊重地方生活的節奏,在學生轉譯詮釋所觀察到的事物時,也要讓他們瞭解產出的目的與主體性,並注意不造成地方的刻板印象與傷害。

(圖/進入場域前以及設計教學體驗前,該評估注意的事項是甚麼呢?)
(圖/每一個場域都有不同的打開方式,老師們將分組進行不同場域與是否有中介者的教案設計之討論)

前述提到的「暖關係」即是與場域的人事物「建立」關係,究竟該怎麼進行呢?懷萱老師提出了幾個在擬定走入場域的課程時能夠釐清的四個步驟:

  • Step 1.為了所設定的學習目標,會需要暖甚麼關係? 
    • 老師以過去青銀共創為例,這個計畫要建立世代對話的關係,目標是讓青夥伴可以找到期末共同發展專題的銀夥伴。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在課程創造青銀連結,建立信任關係就是設計的重點。。
  • Step 2.會用甚麼樣的媒介來打開「學生與場域」的關係?
    • 暖關係不是碰面打招呼就好,可以視不同的狀況與情境,給予雙方表述自己跟認識彼此的「舞台」。有時候是進入場域裡,賦予雙方角色,與他們協力合作,透過共創願景或是利用表達性藝術作為媒介來完成任務。 有的時候是要為兩群人創造連結,老師分享,像是跟兩廳院合作的青銀共創計畫,是利用青銀共看戲,創造共同經驗作為起點,從藝術創作作品來延伸到個人生命經驗的分享。
  • Step 3.校外教學對學生與場域接觸對象的學習幫助何在?
    • 我們進入場域,把場域當作教室,「向地方學習」,讓學生除了在透過言說學習知識,也多了很多非語言體驗學習的機會。老師強調,作為教學者,我們要尊重場域生活節奏,需要審慎評估帶學生進入別人生活場域所帶來的影響。學生會離開,或換一批學生來到場域,如何讓這些場域接觸不流於形式或消耗,回饋機制也很重要。
  • Step 4.暖關係的下一步?
    • 老師以南澳高中合作的案例說明,這些經驗對於場域關係人的幫助是甚麼呢?在這個接觸的過程中,南澳高中對於台大學長姊的生活世界感到興趣,進而反思自己有甚麼故事。當建立持續聯繫的動機之後,亦要思考再接觸的理由,場域關係人與計劃的關係以及退場的機制等等。

懷萱老師特別提到「科技」於田野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能夠透過虛實整合創造出新型態的課程,透過科技的補助能夠傳授地方經驗的脈絡,在這個新時代也更容易與場域對象產生出連結。

在講授環節的最後,懷萱老師提醒進入田野最關鍵的是我們如何思考,過程中將不斷地反問自己,為什麼要記錄?場域的意義是甚麼?對於認識自己有甚麼樣的收穫?透過學習體驗的設計,進田野、出校園,不只是看到場域人事物的世界、視野,建立關係實際上就是在練習如何「做人」。

(圖/學習田野,實際上也是學「做人」)

步入田野實境的教與學

本次工作坊第二個環節是透過分組,讓來自不同領域、學科與年級的老師們進行共做,實際讓老師們練習設計一個讓學生能夠與場域「暖關係」的教學提案。活動設計上,總共分為四組,每一組差異為「是/否有中介角色」、「城市/鄉村」,利用線上軟體Jamboard與線上會議室的設計,透過回應數個不同的問題,懷萱老師與橋河助教一步一步地引導老師們完成。過程中,老師們彼此分享過去參與地方活動與校外教學的經驗,激發出多元、創新與豐富的成果。

(圖/懷萱老師與橋河助教從旁線上進行引導與討論。)

以農村為主的組別,有提出以藝術家作為進入場域的中介者。從社區、農村的藝術季出發,用藝術家創作的視角,培養學生們對於農村故事的好奇心與動機,與農家有不同的接觸;亦有組別認為透過在地連結,藝術教育協會,舉辦推廣活動,讓學生們進入場域會有更多的理解,再透過訪談與田野調查,了解這個地域的空間與多元文化。懷萱老師提點,進入場域與誰合作,有一些輪廓,反過來也是修正對於自己的理解;從互動語言的建立找到暖關係的媒介,提供機會讓當地的人發聲,給彼此舞台的過程,讓自身成為媒介的一部分,也是不錯的做法。

(圖/利用線上工具Jamboard進行腦力激盪:農村組)

而以都市為組別的討論多設定菜市場為主要的場域,從前置準備瞭解市場的前世今生,到實際讓學生有採買的任務,從中體驗如何與老闆互動等等,最後讓學生思考傳統的賣場新形式的電商有甚麼樣的異同?該組重視懷萱老師上課分享的「以田野所累積的情感經驗為動力,加強對真實世界保持連結的習慣」之概念來進行設計;另一組以沒落城鎮的早市為場域,有不同的人、氣味、溫度,攤位的老闆說著台語,挽面、修改衣服的服務等等,進入場域時思考長輩與年輕人的角色,打開五感及語言的學習,並從陪奶奶上市場、拜訪產地與實際擺攤等具體行動出發。透過參與田野的過程,拉近與其他人的關係。

(圖/利用線上工具Jamboard進行腦力激盪:都市組)

在分享環節的最後,懷萱老師提醒參與的各位教師,作為中介者要思考維繫兩邊不同的關係,對學生要做甚麼,進場域前的溝通要足夠充分。移地教學並不是把同學交給地方的老師就好,教師帶同學進場域的同時,進去場域的人也會被觀察,老師們要擔負同學的安全與形象,是很大的責任與義務。老師也提點,有些場域對於到訪者的期待與冷漠,源自於過度被太多人參訪,形成刻板、制式化與冷漠,設計課程時也必須列入考量。

結尾:美感中的田野思維

工作坊的尾聲,懷萱老師詮釋她對於田野工作的想像,她認為田野很像是愛情,如何接近田野,要帶學生進入也要了解場域方的需求,從我們自己有的優勢與資源,慢慢地去創造,慢慢地建立起雙方都期望的關係。關係建立了之後,如何經營兩邊的關係,雙方都要在磨合的過程中有所成長,互相增進彼此的理解,最終攜手共度的經驗將產生共鳴,去理解另一段關係。

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的韻文老師補充,回到人本這樣的概念,與場域的連結產生之後,這樣的網絡不只是點狀,而是連續性的。用生命去連結生命,去感受到彼此的異同,從暖關係切入,給予美感教育提點。關係暖了之後,也會持續下去。

(圖/以「人」本)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