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同理,「他」是這樣思考月經議題的嗎?

撰稿人:高敏芝
審稿人:郭泓毅

相較於過去民風未開、趨於保守的時代,現代人由於知識訊息快速、大量地傳遞,越來越願意正視、談論月經議題。然而,這樣的論述並不代表飽受月經影響生活品質與生活狀態者正等比例地減少,當我們過分樂觀解釋時,很有可能會陷入同溫層思考的窠臼,而忽略了許多不同價值觀、社會環境與文化脈絡者們看待月經議題的觀點。因此在3月底的課堂上,主授月經課的黃韻如老師與小紅帽的林薇老師等人設計「世界咖啡館」的環節,讓同學們透過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來看待月經議題,開啟同學們更全面多元的認知與同理。而具體來說究竟是怎麼做的呢?

隱藏在生活角落的月經貧窮與歧視問題

《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課程再度邀請到非營利組織-小紅帽的林薇及捲捲老師進一步討論推動月經的知識與實務,繼上次瞭解生理用品發展史與種類後,本次以「月經貧窮與歧視」作為主題,探討現代社會的角落裡,仍有我們所忽視的月經問題存在。

  首先,林薇老師提到了月經貧窮的國外例子如結帳金額超標,為了購買滿足全家的生活,只能先購買生活用品,把衛生棉放回去。但提到臺灣時,卻發現沒有多少既有資料可以進行研究,於是小紅帽組織開始著手進行調查在地月經貧窮的狀況。令人驚訝地發現,仍有很多正在經歷月經貧窮的人,由於沒有相關的知識,會以不正確的方式解決,如穿黑褲不阻止外漏、缺席上課上班等等。

除了貧窮問題,月經會遇見的是女性受到「月經歧視」,普遍常見的是某些宗教思想認為月經不乾淨而不允許經歷月事的女性進入宗教聚會場合,亦有錯誤的觀念認為跑馬拉松的選手沒有月經、裝月經用品需要紙袋等等。在尼泊爾跟印度,當地風情認為月經來會帶來厄運,所以在女性月經期間,需要被關在Period Hut(月經小屋)裡面直到月經結束,沒有任何人可以靠近,就有許多女性因小屋設備不良、安全性低,在內受到性侵害、被蛇咬死亡等等。

達馬·拉吉·卡達亞和女兒及妻子。他認為朝泊蒂傳統很落後,正在發起結束這種做法的運動。
(圖/月經小屋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受到資訊不對等以及根深蒂固的傳統價值觀影響,月經被視為是負面的存在,因此當人們需要談及月經時,由於「忌諱」講出口,往往會創造一個代名詞;截至目前為止,大概有5000個有關月經的替代詞彙,例如:大姨媽、那個來、黑船事件(日本),生理用品亦有蘋果麵包等稱呼。還有更多例子,像是看到女生心情不好就問「欸你大姨媽來喔?」,這種將心情不好的因素與月經劃上等號,也算是一種對於月經的歧視。

來世界咖啡館,點一杯同理心特調

  當我們知悉了月經貧窮與歧視議題後,該如何用更全面的角度來理解這些月經問題的脈絡呢?接下來韻如老師與林薇老師帶領同學走進World Cafe(世界咖啡館)。World Cafe是一種分組討論議題的模式,同學們將輪番換組,並扮演同一事件中的不同角色。這次要討論的,是發生在肯亞的一個月經歧視事件,是關於一位14歲的女孩在學校因生理期來,經血沾到制服,教師並無提供幫助,反而是羞辱女孩「髒」,命令他離開教室,在回家後與母親講述自己受羞辱的過程,最終選擇輕生的案例;討論中有五個角色,分別是女孩的家人、學校師長、刑警、立法者以及倡議團體,每組會被指定為一個角色,該組別需融入該角色的思考模式與情緒,並提出對於這個事件的看法。

  分配到女孩家人的組別發表了很多看法,像是成立基金會、向媒體投書,引發輿論,甚至還有提出法律告訴等等作法,都是他們身為家屬為了輕生的女兒願意做的行動。

(圖/ 家人組的討論成果,使用法律與媒體的力量)

作為學校方,有個組別引經據典,呈現了台灣校方常見做法,該組以戲謔卻又真實的語調表示:「校方對於失格教師的行為深感抱歉,並會以最嚴厲的方式進行懲處」、「對於受害學生家庭深表遺憾,會全力進行後續慰問以及校內學生輔導」、「校方將組成專案小組進行教育訓練,以避免類似事情再次發生」等等,透過這種微嘲諷的方式,呈現了臺灣校方常見的後續處理方式,引發同學熱烈討論與思考,應該如何改善這類消極處理問題的作法。

分配到校方的另一組,則是分成保守派以及開明派來討論。保守派的態度認為小孩的輕生,是父母管教不當,遇到這種問題,只要回家換衣服就好,有什麼好輕生等等的言論;開明派則是認為,這次事件應該要作為積極推廣月經教育的一個悲劇性案例。透過揣摩不同觀點的角色為什麼會產生出看似偏差的價值觀,對於同學來說是非常珍貴的體驗。

(圖/校方的解決方式,公告滅火之後真的有解決問題嗎?)
(圖/ 保守與開明的校方有不同的思維模式)

  分配到警察的組別,一樣有分為保守與開明兩派,在其中一組的演繹當中,最深刻的是保守派的警察。該組誇張地說出:「承受不住這種壓力就輕生,遲早有一天有其他事情發生,那個女孩也會輕生」等等言論,雖然是多半數人不能接受的答案,但某種程度上,這是在反映這類想法存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有開明且希望積極處理此事件的警方,以召開說明會的形式在談論案件。

(圖 /警察組面臨此事件的解決方式,點出問題背後的社會議題)
(圖/警察組:召開說明記者會!)

  分配到立法者的組別,揣摩激進派的同學認為「我們應該把國家經費以及資源,花在軍事國防、天災損害、經濟發展等等更重要的事情,誰還在跟你管月經教育?」讓我們思考,其實有許多微小議題,就會因為「非緊急危難性」因而被忽略。另一方面,還是有看重此事件的立法者,他們則認為,需要給予面臨月經貧窮的女性經濟援助,倡導月經教育,建立社會安全網絡(Social Safety Net)等等作法,兩邊派系透過辯論的互動,營造出相互競爭的氛圍,就如同置身於立法院中。

(圖/激進派的Law Maker,月經真的是哪麼重要的議題嗎?)
(圖/另一派Law Maker的看法,政府與社會應該要給予支持!)

  最後,則是有關社會運動者組別的聲明與主張。有一組決定發起Instagram的 hashtag活動,希望每位女性出來發聲,並#I’M NOT DIRTY,來進行宣導與推廣,讓整件事情發酵。另一組倡議者則是採用在校宣導便利貼牆的活動,並用群眾壓力對學校施壓,讓整件事情浮上檯面,不要輕易地石沉大海,來維持推動議題的熱度與社會知名度。

(圖/社會運動者倡議 #I AM NOT DIRTY)
(圖/社會運度者-便利貼牆宣導,推動社會的討論度)

這堂課除了原本社會知識、新聞案件的帶入,更突破性地希望每位同學利用World Cafe(世界咖啡館)這個活動,進入角色同理,進行案件思考,富含趣味性之外,也深具意義。同學們能夠身歷其境,體會這個社會中不同角色面對月經議題時可能既有的迴異想法,置身當事人的觀點,模擬社會中人們看待這件事情的態度,並感同身受地做出對這個案件的反應。

期望未來課程能有更多體驗設計,建立起同學們的同理心,不僅更具說服力,亦將從更全面、多元的視角,突破問題的框架與限制,進而更好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