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s!你有故事我有酒…等等這是在上課嗎? 社區型酒吧的甘苦談

撰稿人:郭泓毅
審稿人:黃書緯

#醉好的課程 #課程側記 #食物設計與社會創新 #23 Public | Craft Beer 精釀吧

上課暢飲啤酒!? 你沒聽錯,就是這麼Chill的一門課!

D-School 挑戰一般學院不敢開設的課程!本學期的《食物設計與社會創新》,由黃書緯老師與簡妤儒老師共同授課,以臺灣新興的精釀啤酒產業和自釀文化為主題,討論在疫情之下,啤酒作為「社交飲品」所面臨的衝突與因應。微醺的星期五午後,在課堂中不僅可以探求學術與知識,還有機會享受冰涼的酒精飲料,太Chii了吧!

酒吧能夠為社區帶來甚麼?

呼應到食物設計與社會創新這堂課要探討的核心主題「從「社交」(social)切入,討論啤酒的釀造、生產、消費如何促成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交往」(communicate)理解精釀啤酒在地釀造過程中人、物件與自然之間的「交纏」(Entangled)?最後,也最重要的,是思考食物設計(food design)如何促成後疫情的社會創新」。

本週課程帶領同學參訪位於臺大附近的社區酒吧:23 Public | Craft Beer 精釀吧,這是一間社區型態的精釀啤酒吧,同學與教授們一邊暢飲精釀啤酒,一邊聽著這間酒吧創始成員之一的Brett創立這個精釀啤酒品牌,以及如何在地方社區經營的故事。

與講師喝著啤酒上著課! 23 Craft Beer 共同創辦人Brett

來自紐約的Brett,由於實在太懷念遠在美國的啤酒口味,帶著對精釀啤酒的熱愛,與其他夥伴於2014年創立了23 Brewing Company,目前在臺北市有三家不同類型的餐廳,23 Craft Beer、23 Music Room以及23喜劇俱樂部,同時仍在規畫開設新的餐廳(當然有酒)。

同學們詢問Brett的創業動機,Brett說到,對他而言到一個城市旅行時,最喜歡做的事不是參觀當地的博物館,而是會到當地的酒吧,瞭解當地的食物、酒,或是人文風情,因此精釀啤酒產業對他而言,是一個窗口,來訴諸他熱愛的人事物與文化。

Brett與夥伴做了非常多的嘗試,不僅僅是在口味上做出了創新,由於熱愛臺灣文化,也創造了許多富有臺灣特色的作品;在命名上也下了很多的功夫,例如主打的臺灣No.1、具有小黃瓜風味的「憂民」或百香果口味的「憂國」,創造出非常多樣化的啤酒。

 Brett提到,「當精釀啤酒的釀酒師當然很酷,但最酷的是精進自己口味,並不斷努力的人。」

經營精釀啤酒行業”Chill”困難

Brett聊著這些年在臺灣開設精釀酒吧所遇到的各種困難,身為釀酒師的他,盡全力創造了自己的啤酒,但成為老闆之後才發現,釀酒與賣酒完全是不同的兩件事!相較於西方文化,臺灣對於飲酒這件事仍然是較保守與負面,大部分的人對於喝啤酒容易聯想到酒後的失態與失控,侷限了臺灣啤酒市場的開發;不僅如此,釀酒相關的法律非常嚴格與複雜,使Brett在釀酒與賣酒曾遭遇過很大的挑戰。而在疫情期間也受到影響,營運方雖然有想到用外送的方式(例如Uber eats)送餐,才發現在臺灣外送含酒精的飲料竟然是違法的!

社區型Bar 如何與對社區做出貢獻?

一般人對酒吧的印象就是晚上才會營業的聲色場所,雖然23 Bar是以為社區做出貢獻的理念經營的「社區酒吧」,但仍然有在地居民掛著紅布條抗議「Pop Not Welcome」。

Brett與夥伴並沒有受到打擊,他們期望這是一間與在地社區共生的酒吧,下午三點半就會營業,歡迎不論是附近的大學生、教授老師,上班族、接送小孩的家長們,甚至也歡迎攜帶小孩,全家一起來享受酒吧的社交氛圍(當然未成年請勿飲酒),創造出「鄰居感」。這樣的模式在臺灣或許還不常見,但Brett期望能夠讓更多人瞭解到,喝啤酒並不只有買醉,也可以是創造關係,建立社區共好,並拉近人際間距離的。

「Let people chill」Brett 驕傲地說。

在微醺的氛圍中,學生與Brett、酒吧員工,還有其他客人們相談甚歡,大概也只有酒精存在這樣的魔力,能夠輕易打破冷漠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食物設計與社會創新》這門課將會繼續帶領同學探究更多關於在地精釀啤酒的議題,並進一步思考如何透過食物設計(food design)的方法,促成後疫情的社會創新。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