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側寫】教育創新與社會設計

撰稿人:蔡宛芸

臺大教育創新與社會設計課程於 109-1 學期初,由授課的黃書緯老師,帶領共 19 位學生,一同參與 9/27、28 兩日到宜蘭員山鄉深溝村參訪。本課程結合NTU PLUS、D‐School(臺大創新設計學院)等資源,藉由「發酵」主題,與同學一起進入涵蓋範圍甚廣的食農議題。

此次參訪著重在了解當地發酵食物的農法與風土,透過當地小農的引導下採集農作物,與學習當地的微生物發酵做法,讓食農教育透過知識的傳承與身體的 經驗,培養參與者成為具備飲食素養(food literacy)的「食物公民」。

因此,行程與當地「慢島廚房」負責人美虹以及在地小農(陳幸延、陳慧鈞) 合作,帶領師生從製作抱麴(鹽麴)、有機菜園與雞舍的採集,到實際以手作的發酵食物製作料理的過程中學習。

師生初進入宜蘭深溝的田野場域,步行觀察在地的風土環境
藉由美虹指導,製作抱麴過程
參訪小農陳幸延的菜園,觀察土壤生物與農作物採集體驗
參訪小農陳慧鈞的雞舍,觀察友善飼養的雞舍生態、知識與採集體驗
由美虹指導,以發酵物製作在地風土餐點
本次活動參與的師生

在跨領域的教學趨勢下,本課程著重在博物館科學教育議題的遊戲化,以及與高中端需求探索課程的銜接。因此此次參訪與實作行程,更是引導學生在這個 學把複雜的田野紀錄,以議題討論、田野觀察、共學工作坊的方式,設計成遊戲教案的實踐過程。總的來說,透過學期初的參訪體驗,不僅是帶領學生理解發酵科學議題的重要性,更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反思高中端食農教育的執行方式, 從而在課程規劃與計畫的基礎上,設計適合高中端操作的教案。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