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泰雅部落的社會性農業-南澳布拉格雞產業初探

撰稿者:詹于慶
審稿者:李佳澤

南澳鄉位於宜蘭縣東南端,同時也是最靠近海的泰雅族世居地。經過日治及國府的治理,為了易於管理山地原住民而推行平地化政策,原先居於深山的南澳群泰雅部落移住至淺山臨海的地帶,也形成現今南澳村、東岳村等七個村落的行政區劃。南澳泰雅居於山海之間,特殊的地理環境是限制也是機會,雖然不利於農耕,卻使他們更巧妙運用山與海賦予的自然資源。

大學PLUS計畫於112年度在南澳場域的規畫,主要著重在收斂與整理返鄉、留鄉青壯年不同類型地方需求,並在盤點過程中,看見地方夥伴對永續教育、在地產業永續經營的需求。113年度,計畫將逐步媒合在地學校與地方協會,目標是場域地方得以形成自主永續的營運模式。在南澳鄉,計畫預計推動海山生活基地的整合,於是我們來到當地進行兩天的探訪。第一天我們聚焦於南澳村在淺山間發展的新興產業-布拉格雞,由在地青年凱恩帶我們一探布拉格雞在南澳村的飼養現況,並共同討論未來的合作願景。

來到南澳的布拉格雞-讓養雞事業支持地方社會

「布拉格雞」名稱取自泰雅族語的美好事物,是與中興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引進的雞種,以友善環境的人道方式飼養。凱恩最初是體察到部落面臨的經濟挑戰:淺山臨海的環境不適合農耕產業,在地臨時工缺乏友善的勞動市場可投入,同時交通不便也造成東部農牧產品價格偏高。在種種困境下,凱恩在初期先號召數個在地的親朋好友成為合作的養雞戶,利用部落閒置的空間建置雞舍。這些養雞戶都是斜槓兼職,有的是公務員、有的是餐廳老闆,還有保全、服務業人員等,布拉格雞的飼養使他們在共同的目標下相互凝聚,齊心協力面對各種挑戰。

希望將布拉格雞發展為具一定規模的地方產業,鼓勵青年或退休人士投入飼養,除了為部落帶來新的經濟活水,也期盼這種「社會性農業」能重新建立人地關係的連結。

凱恩在初期先號召數個在地的親朋好友成為合作的養雞戶,利用部落閒置的空間建置雞舍。這些養雞戶都是斜槓兼職,有的是公務員、有的是餐廳老闆,布拉格雞的飼養使他們在共同的目標下相互凝聚,齊心協力面對各種挑戰。相較於規模化的大型養雞業者,小農模式的布拉格雞缺乏完善而適用的法規政策,飼養實務面上也面臨許多考驗,例如流浪狗闖入雞舍攻擊雞隻、家禽傳染病流行、冬季冷熱溫差大、夏季濕度太高導致皮膚病等等。但透過緊密的合作與互相連結,在遇到困難時一起在「會議室」雞大王餐廳交流,當訂單有狀況時也互相「換單」彼此支援。凱恩與其他的養雞戶都是從零開始學習飼養雞隻,在應變困難的過程中,大家也共同發展出克服挑戰的知識與能力。希望將布拉格雞發展為具一定規模的地方產業,鼓勵青年或退休人士投入飼養,除了為部落帶來新的經濟活水,也期盼這種「社會性農業」能重新建立人地關係的連結。

圖二:來自中興大學研究團隊的布拉格雞,在部落以友善方式飼養

走入布拉格雞的家-友善飼養的眉眉角角

凱恩也帶領我們走訪各個養雞場,向我們解釋布拉格雞的特色以及友善飼養環境的規劃。走進雞舍前,凱恩就向我們問道:「是不是沒什麼味道?」較少異味的秘密在於地面,養雞戶就地取材以石頭鋪滿地面,使雞隻的排泄可排至石頭間的間隔,經過酵素水分解後,既可減少異味產生,也避免雞隻啄食到排泄物造成疾病傳染。

跟著養雞戶進入雞舍餵食飼料,活力十足的布拉格雞一擁而上。友善飼養的概念實踐雞舍的實體規劃上,除了有廣大的活動範圍讓雞隻跑跳,也有鐵皮架設的休息區域供雞隻們遮風避雨。布拉格雞的飲食也需要特別講究,雞舍的水源接自乾淨的山泉水,堅持以飼料餵養而不餵廚餘,有時甚至會混入山上草藥來使雞隻保持健康。

除了友善飼養的種種細節,凱恩也重視布拉格雞的商業模式,從成本控制、品質管理、養殖履歷化到銷售管道他都運籌帷幄。例如在成本方面精確填寫養殖紀錄表,精密計算飼料量以換算獲取的肉量、評估公母雞效益最大化之生長週數,;或是在銷售方面鼓勵養雞戶親自到部落叫賣以訓練市場敏感度,並設定雞隻養殖數量成長目標、建立品牌與在地產銷模式等等,這些眉眉角角都反映出布拉格雞成為地方產業重要一角的未來展望。

圖三:友善飼養的雞舍規劃,讓雞隻有遮風避雨的空間,同時也可四處跑跳

南澳布拉格雞的未來-實踐場域的合作願景

在南澳村的探訪中,我們觀察到布拉格雞產業的萌芽,而大學PLUS計畫或許能從旁協助,以「食農教育設計」的角度進入場域,同時也以外部觀點的視角,可幫助養雞戶洞悉布拉格雞的市場。下一步的合作可能發生在今年暑假,針對布拉格雞的現有條件,透過工作坊的形式進行場域共學。期待大學PLUS能在南澳注入一股新的動能,協助地方青年將布拉格雞發展為連結土地與部落族人的「社會性農業」。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