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自己的味道:北台灣麥酒廠參訪

進入位於大園工業區的北台灣麥酒廠後,濃濃的麥味、發酵味帶來一種強烈的夏天感。走進辦公室,涼涼的冷氣和老闆溫仁國先生帶來的二十幾支啤酒消去悶熱的暑氣。從經典啤酒系列、水果啤酒系列、聯名系列,甚至是還未上市的新口味,邊喝邊聊,更透過這些啤酒了解北台灣麥酒廠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異業合作對象怎麼挑?北台灣麥酒廠感覺對了最重要

合作對象涵蓋各大領域的北台灣麥酒廠,從樂團、火鍋業者、飯店業者到帶有特定議題取向的團體如生態綠、樂生都有合作經驗。

問起溫先生是如何選擇合作對象,他直率的說:「就看誰來找我,或是挑我喜歡的。」以和閃靈樂團合作的「獨立啤酒」為例,最初很單純的是因為溫先生喜歡閃靈樂團的風格,透過twitter的往來,很快地就確認彼此都有合作意願。溫先生表示在合作時,從口味的挑選、產品的命名到酒標的設計,大部分都以合作對象的喜好為主。溫先生會透過對合作對象的想像,先自己釀製小批啤酒給對方嘗試,並透過雙方團隊的試喝、討論、投票,不斷修正啤酒風味,以達到最完美的理想狀態。而就水果啤酒系列而言,如何保持啤酒風味的平衡則更需多花心力。由於加入水果種類的變因,在甜味、酸味、苦味、麥味之間的協調也需要更多次的試驗。在選擇加入何種水果時,首先會刪去「喝不出特色」的水果,例如蓮霧、水梨等,這樣的水果和啤酒混合時很難呈現本身風味。接著,透過啤酒加果汁稍作試驗,試試看這樣的啤酒是否有發展價值。最後則透過小規模的試釀,並參考過往經驗及各大啤酒網站的評分,才能夠慢慢導出最後的產品。在這樣的合作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在於水果的處理。以荔枝啤酒為例,必須找到能夠處理果皮、榨汁並冷凍的工廠合作,才能夠控管品質及庫存。啤酒廠當然也可以推出季節性的啤酒,但以消費者的心態來說,若能夠常態性的喝到喜愛的口味,顯然會是個更好的選擇。也因此,對於啤酒廠而言,在設計水果啤酒時,除了倡導在地小農產品之外,更多的是必須考慮到前端處理的部分。

精釀啤酒市場大解密  北台灣麥酒廠的下一步

溫先生認為,這樣口味偏甜的水果啤酒,對於較少接觸啤酒的消費者來說吸引力較大,但對於經常喝啤酒的消費者可能只具有嘗鮮的功能。所以除了一邊研發更多口味的水果啤酒之外,如何在精釀啤酒市場上走得更廣更遠,是北台灣麥酒廠仍不斷努力的方向。就台灣目前的精釀啤酒市場來說,雖然近年來看似有所成長,但比較類似於市場板塊的位移,一部分原先喝商業啤酒的消費者,改變習慣、開始嘗試精釀啤酒,但同時也有更多進口商與酒廠出現,競爭也愈趨激烈。也因此,溫先生表示北台灣麥酒廠會針對外銷市場投注更多心力,除了喜愛水果啤酒的華人市場之外,目前也有在和美國進行接洽,並透過參加比賽與展覽累積知名度與實力,讓台灣精釀啤酒走入世界。而針對台灣市場,接下來的規劃是開設一家精釀啤酒專賣店,除了供應北台灣麥酒廠全系列的酒款,也希望能夠販售其他品牌的精釀啤酒,讓有興趣的消費者能夠因而愛上精釀啤酒。此外,溫先生也表示很希望能夠結合台灣同業的力量,舉辦啤酒節活動,讓啤酒真正的成為主角,讓所有人聚在一起爽快的喝啤酒,也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精釀啤酒。

做出自己的味道:臺大PLUS計畫@北台灣麥酒廠

受到國外「精釀啤酒X都市活化」以及國內「精釀啤酒X在地小農」的啟發,愛喝酒的臺大PLUS計畫對於相關議題非常有興趣,也因此才會前去見習,希望能夠對於透過拜訪北台灣麥酒廠而更認識精釀啤酒。「就是想做出自己的味道。」溫先生在這次見習的最後如此結語,而這也是臺大PLUS計畫一直以來很認同的理念,除了多多支持北台灣麥酒廠之外,也希望之後或許有機會能夠合辦一個小型的homebrew工作坊,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精釀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