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社區設計
課程簡介
“創新社區設計” 課程簡稱“創社計”,交疊兩種社會關係:城鄉發展的社區營造與資訊時代的社群網絡經營。社區營造的核心價值為透過穩定成員參與,形成決策共識;社群網絡的經營基礎在流動成員間的誠信,共享訊息與資源。本學期創社計將延續自2021年的發展,以時間銀行機制作為設計軸心;桃園大溪的三個萌芽中的組織的需求為議題。課程中,我們實驗如何發展資源循環,人才互助的誠信系統。透過時間銀行社會設計,我們共同思辨如何創新設計資訊時代的社群與社區設計。
課程目標
本課程是社區/群實務工作的實踐課程,經由課堂講授、實地調查、專案實作方式,訓練學生具備理解、參與、經營、設計社區/群相關事務的能力,並讓學生有能力於未來參與社區/群行動。透過本課程,學生將能掌握下列能力:
- 探索社區/群設計在未來社會的潛力,進而探索永續發展的方法。
- 創研社區/群生活需要的交換服務,並探討可行性方案。
- 了解實質空間營造與社群網絡經營的工具與媒體,思考創新與設計的架構。
- 發展具有行動實踐可能的方案,並且動手執行,以產生真實影響力。
生活即博物的展示與實踐
課程簡介
這堂課將探索在後博物館視角下,博物館的創意實踐作為形塑地方社會生活的行動意涵。
本課程為臺大大學PLUS計畫辦公室執行教育部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在南澳場域所發展出的特色課程之一。這堂課視生活博物館(living museum)為一種地域設計及建構族群與地方意義的對話空間與體驗過程。
本學期(113-1)課程將探究南澳泰雅生活「與物共生」的社會關係,期能夠帶領臺大學生以南澳布拉格雞「雞舍」作為策展空間的設計出發,與雞戶互動對談,藉由南澳物種與物件生態環境為媒介,與雞戶互動來蒐集南澳雞戶生命歷程敘事,呈現南澳泰雅人-物-境交織的部落社會關係探究當代泰雅社會經濟生活與所處環境連結的意涵。本課程的規劃安排,將透過理論的探究、文本閱讀與討論、場域實作等方式,探究在後博物館視角下,生活博物館作為地方社會實踐的意涵。主要分為醞釀期、發想期與製作期三個階段。
課程目標
- 增進對「文化中介者」的認識與對於媒介的敏感度。
- 學生會透過檢視與分析不同博物館行動實踐的脈絡,打開理解並運用社會科學理論的思辨空間。
- 轉譯與表達的能力:透過課程活動訓練學生轉譯與表達的能力。
田野工作坊
課程簡介
當代科學研究已脫越單一學科領域足以解答的範疇,真實社會的問題鑲嵌在多元的價值、技術和時空脈絡當中,跨領域和創新的取向日趨關鍵,本課程擬由田野工作促使學生在實境實做中開啟學習可能性。田野工作是「蒐集與創造資料的研究方法,也是切磋與創新理論、反省…知識的認識論,以及呈現各種生命情調相互激盪的存在論」。
課程目標
- 具備田野工作的基本技術。
- 建立田野工作的倫理態度。
- 理解田野工作的觀點與方法。
- 啟發對「田野工作」與自身學習/職涯/社會實踐的聯結。